APP下载

生态经济伦理公正原则探讨

2018-12-05王雷松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当代人公正伦理

王雷松

(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经济类型,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依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为考量标准,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两门学科中基本原理与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生态高效与经济效益突出的产业,从而建设生态健康、环境环保的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从本质上来讲,生态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在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当今,生态经济在“社会—经济—自然”关系考量的动态平衡中寻求支点,这种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空间巨大,它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人类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乐居高度统一,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生态经济追求效率与效益,它主张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围绕“人—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要素建设环境美好、社会和谐、人人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将人与自然、同时代人之间、不同时代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伦理学中生态公正进行全方位诠释。

1 生态伦理种际公正原则

这是存在于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方面要遵循的生态价值准则。在世间万物之中,人、动物、植物共生共存于大自然之中,三者在生态利益共享与生态责任承担方面,要遵循生态公正原则。

首先,人类作为有思想有想法的具有能动性创造的一个群体,可以利用自然界丰富的资源,如利用生产资料进行机器大生产,利用生活资料提高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层次,并尽可能地满足自身合理正当的需要。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遵循世界万物联系律、协调稳定律,这些生态规律构成了人与动物、植物相生相处的道德伦理底线,如果人类一意孤行而执意破坏这些生态规律,其实就是破坏大自然在运行过程中固有的自然规律,破坏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底线。所谓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的疯狂向大自然索取掠夺式的去开发利用大自然,在自然不堪重负之后,自然就会以灾害如地震、雾霾、洪涝等形式狂风暴雨式地还予人类,而人类在这些次生的自然灾害面前真的是无能为力,此时人类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保护的地球的意识才开始觉醒,进而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

其次,人与动物、植物等其他物种共同享用自然资源,如水、空气,水和空气是生命之源,有了空气与水,地球才有了生物,有了生机,如果人类以近乎掠夺式的方式破坏这些资源,最终的结果将是地球的所有物种也无法生存,而人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难逃从地球上消失的命运。人类长久以来形成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万事万物都是为人类生存和服务的,完全消解了动物、植物等物种的个体独立性。实际上,动物、植物作为万物之类,其存在本就说明他的个体性,而其服务于人类的特性恰恰说明物种的无私与奉献精神,而人类更应该感激其他物种带给我们的食物、阳光、空气、水、自然景观、消遣、取乐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体验和享受。

最后,人类本身就从动物、植物那里获得自身需要的资料,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产生的果实,即满足人类生存的粮食作物、水果等,以及满足精神需求的鲜花、美丽的自然景观;动物提供的丰富的蛋白质,因此人类在享用这些环境资源与生活资源时,不要忘本,要善待动物和植物,没有他们的风险,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从何而谈起呢?作为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于一身的人类,要感恩动物与植物这些物种,据权威期刊研究,生物圈每年为人类提供了价值兆亿美元的水、空气与粮食,因此,人类要感恩其他物种,善待其他物种,是人类的应当自觉承担起的义务,也是生态伦理学在人类、动物与植物之间所倡导的生态公正原则的价值体现。

2 生态伦理代际公正原则

所谓生态伦理待机公正原则,是基于社会选择和分配公正基础之上,美国学者塔尔博特·佩奇提出代际公正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使用,这是可持续经济学强调的一个资源配置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程度。代际公正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与体现,应当属于生态伦理学所要探讨的内容。生态伦理学领域的代际公正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的事在利用环境资源、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上,当代人应当而且必须留给后代可供他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后代人的利益,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首先是代际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个分支内容,大大拓展和丰富了社会公正的内容,从本体论上也占了社会公正的哲学内涵,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生态伦理准则,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伦理学支持的依据与原则。当今时代,受社会发展三大道德规范指引与约束的人类,重新反思经济发展的伦理道德支撑,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寻找到更加理性、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人类心理认同、接受并支持的发展模式与方式方法。

其次,代际公正原则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它对当代人提出总的要求:当代人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而为了达到期望的幸福,从无私而包容的大自然中获取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可以理解并加以支持。但是人类的主观能动的改造大自然的活动应当有必要的限度,那就是不能为自己的欲望而破坏后代人建立在资源需要的满足与幸福之上。地球资源有限,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节约资源就是将有限的地球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保护并留给后代人需要的地球资源。资源的存在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支撑。

最后,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尽己之能力保护自然,从自我行为约束做起,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改变人类的消费主义理念,而取而代之以循环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消费主义理念提倡并鼓励人们多多消费,认为消费可以拉动经济,所以鼓励生产企业从大自然中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料,以满足人们对更多更丰富的生活资料的需要和索取,而内心需求日益膨胀的人类也醉心于眼花缭乱的产品,所以五成新甚至九成新的物品被当作垃圾进行处理,取而代之的是购买更新潮更时尚的产品。而这种消费理念与我们节俭的传统美德观念格格不入,也与我们人口众多而资源总体相对匮乏的实际不符,所以,人类要有节俭就是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倘若人人以爱我家园同时人类还可以建立一些环保基金组织,鼓励和吸纳更多的民间环保基金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尽可能地不为后代人留下“自然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提及到当代人时,是以赞许的眼光与态度来评价当代人,而不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当代人。

3 代内公正原则

生态伦理中的代内公正,是指同代人之间,即不同国籍、种族、性别的人与人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地球人口达到几十亿,人类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系统,人类之间并不是你争我抢的利益狂热追求的盲从关系,而是一个息息相关、相互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与向往,鸟语花香、丰衣足食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融合。而所有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儿、花草、空气、水、土地、资源等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这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正所谓我们全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地球。

首先,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表达了空间领域的公正性。无论人类是否生活在一个国家还是不同的国家,我们共同享用着地球给予人类的资源,而人类既以万物之灵而自称,就要承担起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共同呼吸着地球上的空气,共同享用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共同享受着科技进步造福于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共存共荣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为了人类的当今与人类的将来,我们肩负重任,为生态经济更好地服务人类,我们有必要建立生态伦理代内公正价值准则。

其次,人类正确的生存发展价值观,应当是全人类的共存共荣价值观,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兴盛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掠夺、剥削基础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使得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同代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深入,合作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也正因为合作的发展,使得一个新的集体力量更大更强。因此,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正公平的原则就告诉了人类最好的选择。

最后,代内公正的生态伦理学要求的是国际、区际、地域的公正,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效用关系、人类社会对自然评价关系的生态伦理学价值上的体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不能自私自利,而应当以开阔的胸怀接纳他人,在关乎全人类利益面前,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与大爱的情怀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发展谋划未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态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各国、各地区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践行生态伦理要求的代内公正价值准则。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张斌.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杭州:浙江大学,2003.

[4] 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5]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耿建新,宋兴无译.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当代人公正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迟到的公正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公正赔偿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