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法与价值研究

2018-12-0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性理论课人才

吉 琳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1世纪谁赢得了人才,谁就占据了主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高校作为创新性人才培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一、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才总量不断增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改观,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成效逐步凸显。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我国高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导向不科学,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存在着重学术论文数量轻学术论文质量的问题。现阶段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机制,顺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人才。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还是存在一些人才培养机制僵化和体制不够完备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学历成为衡量能力唯一指标,学历与能力直接挂钩,部分高校一味存在重视名校效应,认为“出身”越好,能力也就越突出。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重学术成果数量,轻学术成果实际应用价值的倾向,导致一些研究成果仅是以纸质版的形式刊发出来,但无法有效去指导社会实践,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式陈旧。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大学生塑造性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大学生学习能力最好的时期。恰好就在这关键时期,大学生容易产生空虚,甚至出现自甘堕落的情形。由于在中学时期,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家为了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为之不懈奋斗着。而上了大学以后一些大学生,由于自律能力差,感觉上了大学后就可以一劳永逸,把大学当成享受的场所,经常穿梭于宿舍和网吧之间,更有甚者把宿舍当成了游戏厅,荒废学业,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这些大学生在上了大学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能及时有效跟进,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这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大学生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用网络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三是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当前我国高校的数量和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方面体现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我国的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定位有趋同的趋势,这些技术型高校的定位没能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定位不清晰,必然阻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大国工匠”,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但是,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为了使大学生也更加具有学理性,出现了盲目学习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举措,轻视技能性人才的培育。

二、高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阵地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孵化”。高校大学生四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成为众多大学生进入大学首要面临的问题。高校拥有丰富的娱乐和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能利用得当,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必将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就是高校资源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极具代表性的书籍,这些书籍就是一座富有的宝藏,待大学生们去开发。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代,大学生们在这样的时代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比如一些人出现对未来的彷徨,由于在中学期间明确清晰的目标已经实现,取而代之的是舒适且漫长的大学生活。

一些人由于自律不够,觉得在中学刻苦学习太久了,不应该继续刻苦学习下去,应该好好放松下自己,犒劳下自己,由此逐渐养成一些不良的坏习惯,如经常出入网吧,沉溺于网络;经常翘课打游戏等不良行为。还有一些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上的课程与实际严重脱离,无法满足他们现阶段的需求。在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网络就成为一部分大学生寻求刺激,满足需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意识,具有一种盲目的冒险精神,他们借助网络游戏,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找到自尊,表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生在同学或同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游戏战绩。

高校一些大学生这些堕落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大学生是一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群体,他们的一些思维和行为方式还未有成熟的理性的指导,有些还处于感性的阶段,易冲动,较多考虑自己的得失,较少考虑周围朋友的感受。在一些大学宿舍,学生宿舍俨然成为学生们娱乐的主要场所,一些大学生只图自己的一时愉快,不顾其他不玩游戏室友的感受。由于玩游戏的时间没有规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当周围的同学凌晨已经休息了,而这个时间正是游戏迷们玩得最激动的时候,其他不玩游戏的室友难免会产生抱怨,抱怨多了,自然会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深,最终酿成悲剧。这个悲剧的产生就是由一些大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大学生的不良习惯必须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实时跟踪,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大学生这些不良的习惯的形成固然与大学生自身自律不足息息相关,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跟进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明晰大学生认知误区,增强大学生自控能力的重要教育过程。针对高校大学生容易出现初入大学校园迷茫、无助的心理状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增强大学生自信心教育就是很贴合大学生实际,完全符合大学生需求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问题”学生有系统清晰的解决办法,针对积极向上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注重保持并增强他们的自身优势,树立榜样,引领并带动周围其他同学,形成全体大学生努力向上进步的健康氛围。

高校大学生是一群善于学习和善于模仿创造的群体,他们接收能力强,吸收知识的速度快,可塑性很强,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这个阶段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作用。高校是大学生群体聚集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的核心场所,是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生积极的参与,也需要高校及时有效的介入,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的培育需要优化知识的传输途径,转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转变陈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培养和塑造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党中央历来充分重视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问题,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建设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做出的紧贴中国现实的伟大决策。因此,高校肩负着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培育创新性大学生的重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接触大学生群体最频繁、最主要的主体。由于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同学生紧密相连,如同磁铁的两极谁也离不开谁,两者是相互吸引,共同促进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重要的引路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注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具有很明显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这基础上不断激励大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为创新性人才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落后的以教师授课为主体,学生为被动的学习主体的方式,变革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行实践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师生间互动和交流,逐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大学生创新性思维之基,培育正确价值观念,传播社会正能量。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创新性人才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创新性人才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环境的改善。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4]杨丽艳,王琪.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25-28.

[5]黄春丽,张文超,张浩男.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6-118.

猜你喜欢

创新性理论课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人才云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