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对策研究

2018-12-05张睿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企业

张睿伟

(河南省平顶山市企业干部管理培训中心,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执行章程。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的规范,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为财务活动、监管活动、经营活动等提供保障。但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成效,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确保内部控制效率不断提升。

一、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因素

企业的长足发展有赖于高效的经营管理,而高效的经营管理需要依托于企业强效的内部控制。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运营风险,还可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为企业迎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驾护航。因此,企业的发展必须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着手,而现代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往往存在诸多影响其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要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力,就必须从这些影响因素着手,对症施药,方能切实有效。实践证明,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当前,有些企业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管理层内部建设混乱,机构架构臃肿,职务权责混淆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强。内部管理上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实现内部制衡,高层领导直接掌管关键信息系统,由此架空了对企业内部关键信心系统的有效监督,管理系统中缺少相互的监督力、管控力与制约力,滥用权力、越权等问题突出。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更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成效,其取决于另一个关键因素,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更新进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指导依据,但需注意的是,企业运营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为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必须基于企业发展,及时更新内部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促使企业内部控制落到实处。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时刻关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一成不变的内部控制制度会严重制约企业的高效发展。大部分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系统、科学地规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做好市场环境预测,使企业管理和市场发展同步。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和更新进度有直接关系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时,要针对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和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度进行深入评价,确保制定的评价体系能真实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推动下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要确保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推动企业进行自我评价。

3.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辅助手段,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有效的监管手段的制约,确保内部控制措施切实发挥效益。在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管时,需要保证实现上下级的贯通和互相监督,切实发挥监管成效,落实监管职能。探究监管这一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企业的内部监督,大部分企业并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各部门和岗位间缺乏沟通,缺少监督部门的制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的监督强调两个方面,即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部门间的互相监督,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管。同时,要确保落实监管行为,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规定的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管理到位,降低企业损失。二是外界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外部监督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外部监督相对于企业内部监督而言是较为庞大的监督体系,但是我国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存在空缺,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成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监督制度和集中管理制度,制约了管理主体间的信息沟通,监督合力效力较差。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在于能否落实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按规定推进。

4.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时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与此同时,风云变幻的市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风险,企业做好内部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举。基于此,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但是,我国有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风险认识不足,对市场变化及同行业的分析不够透彻,风险意识不强,没有看到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经营决策上过于盲目。此外,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规避意识、风险预测、防范、应对能力不足,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

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的有效对策

1.以优化内控环境为前提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全局规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针对公司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管理制度,精简管理层架构,缩减冗员,建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董事会的决策领导作用,提高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此外,企业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相关法律意识,在全体员工重视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全局规划,确保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2.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化管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把握住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控制,并为企业员工提供标准的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员工行为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要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施,并时刻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成效,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健全的、有层次的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企业应针对内部业务发展需要,合理设置部门管理机构,专人专责,提高各部门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落实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内部控制人员实行轮岗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实现部门人员职能间的相互制约。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要明确自身情况,把握住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特点,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确保工作流程规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降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3.以增强风险意识为手段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强,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中获得稳定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其中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对于做好企业内部控制意义重大。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测和管控,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能及时规避市场中的风险,能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风险控制机制的高效运转需要建立在企业经营活动基础之上,要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防,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风险防控方案,确保企业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得稳定发展。

4.以推进监管为途径促进企业内部全局控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应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加强事前预防,做好事中控制。为完善内部控制,可从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管控着手,增强其独立性,提升其权威性,落实其职能性、强化其执行性。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做好对企业决策的审计,强化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监督,保证企业经营合乎法律,顺应市场规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应实现内外兼顾,内部依靠内部审计,外部则要依靠政府监督。对此,政府可制定专门监督政策,分派监督专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控,发挥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作用。

5.以信息化管控为推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成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思路和管理途径,借助计算机信息设备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可大大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对相关企业运行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还可借助计算机设备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有效存储企业内部数据,避免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企业内部管理电算化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应用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处理和风险防范,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含量。

三、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企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可构建起良好的内部管控格局,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监督和完善体系两方面入手,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曹艳琪.泰安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6.

[2]刘雪芳.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5.

[3]计慧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对策探讨[J].商,2013,(23).

[4]任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