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贷之病与理性之思

2018-12-05李佳纯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园网网贷借贷

李佳纯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校园网贷是一些民间的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渠道放贷,针对在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有消费欲望的特点进行的一项业务。相当于对等联网,P2P直接将融资者、放贷者和借贷者联系起来,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通过网络平台借贷。大学生在中介平台发放借款标,融资者或投资者向大学生放贷的行为。就是因为银监会暂停办理学生个人信用卡后,任何金融机构、任何的金融产品都不是专门为校园开发的,才导致越来越多校园网贷出现在校园。

目前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不正规平台,多为手机APP借贷。这类平台各地监管不规范、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第二种是淘宝、京东,以淘宝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分期乐等。

一、校园网贷的种类

利用360搜索“校园网贷”一词,目标网页有1 230 000条,而通过搜索“校园网贷的危害”一词,结果网页有136 000条结果,通过对内容的整理,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五类。

1.校园网贷政策类。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降低贷款门槛、极速放款,安全可靠等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的手段,利用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的缺点,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让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这是教育部第一次透露对校园网贷的关注。2016年8月24日,在教育部和银监会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后,银监会再次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对校园网贷问题进行整改。2016年9月,随着各高校开学,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对越来越多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进入校园,大学新生安全防范意识差,要从校园网贷教育引导、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随后,各地区的监管政策也陆续出台。

3.校园网贷网络资讯新闻类。校园网贷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其中不乏个例。比如前段时间,广西某高校学生因赌博在网络平台网贷,再向近百名同学借钱还债,最终因利滚利无力偿还欠债160万元而自杀;河南一名在校大学生赌球,并以多名同学名义进行网贷,最终无力偿还,跳楼自杀;某高校学生捡到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信息进行网贷等等。

4.校园网贷APP广告类。通过手机安卓系统应用宝搜索“网贷”一词,APP应用下载多达50个,广告用语多以急用钱、低门槛、只要身份证、安全可靠、极速放款、放款多等字眼为噱头。

5.校园网贷教育管理类。通过搜索总结,各大高校结合当地进行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校园网贷,认识校园网贷的危害,掌握了校园网贷法律层面的许多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通过正常途径来保护自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校园网贷的理性之思

1.校园网贷与诚信。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中国先贤认为诚信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人的修身之本。《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明诚对于做人做事是何等的重要,若是对他人许下诺言,就需要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不能掉以轻心,失诚信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诚待人。校园网贷,归根结底是一种借与还的行为,而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借贷交易在局部上呈现的是获得的假象,学生只有获得钱财的假象,只注意到得,忽视债务之失,并且在在利诱之下,又无力偿还,造成诚信缺失,从而自陷风险,造成反复借贷、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

2.校园网贷与合理消费。合理消费是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费用支出后对某种物品的心理评价,在消费支出与消费品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适当的搭配比例,与自身经济发展相互比较的结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的大学生为了虚荣或者为了潮流,没有经济来源却有着消费的欲望,在没有预先判断的前提下,盲目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诸如追求品牌,追求潮流;手机要功能齐全还要是新款;女生化妆品要进口的,高档的;追女朋友铺张浪费为的是有面子等等。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很容易因为经济紧张网贷,从而被某些网络平台诱导进行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的陷阱。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网贷是为了炫富,向周围人表明自己有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这种夸耀性的消费并不是满足自身的需求,它造成了很多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最终演变为一种病态的消费。

3.校园网贷与安全。目前,由于校园网贷引起的校园安全问题有:裸贷、自杀、离家出走、利用他人身份证冒充他人借贷、泄露隐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面对高速发展的事物,针对网络借贷的现状,国家正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法律对于事物的发展的滞后性。在此空档期,国家教育部针对出现的问题随即也出台了相应的工作通知,比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分别对校园网贷教育引导、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当务之急是规范监管,从本身来说校园网贷与传统的借贷方式相比,互联网APP低门槛、放款快、方便快捷的方式更适合大学生的使用习惯,也因为校园网贷是新生事物,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另外,校园APP网贷问题频发,也缘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合理的借贷渠道。校园网贷应得到相关政府的有效监管,才能有效规范行业发展,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变相成为高利贷,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使校园和社会稳定。

4.校园网贷存在也有其合理性。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网贷的发展也有合理的因素。不少学生校园网贷,未必是为了满足炫富心理,过奢华生活,购买名牌,而是确实家庭经济困难。比如,有贫困学生来到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只解决了学费,部分生活开支以及突发情况急需用钱的时候,只能选择校园网贷;又如,学生创业,银行不能贷款,就只能选择校园网贷。

除此之外,大学生虽然没有收入,但也有消费欲望,有贷款需求,在合理消费、合理透支的原则下,贷款金额不大,可以提倡。大学生没有工作,没有实物抵押,从银行那里不能贷款,校园网贷的低门槛,快速便捷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能不能从学生的消费支出与消费品供给和消费需求出发,建立面向他们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规范的校园网贷渠道,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三、结论

1.网络借贷交易在局部上呈现的是获得的假象,学生只有获得钱财的假象,只注意到了“得”,忽视债务之失,并且在在利诱之下,又无力偿还,造成诚信缺失,从而自陷风险,造成反复借贷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

2.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确有着消费的欲望和虚荣心,大学生没有合理消费的意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炫耀性的消费,这种夸耀性的消费并不是满足自身的需求,它造成了很多问题,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最终演变为一种病态的消费。

3.校园网贷引发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在逐渐增多,而法律滞后于高速发展的新事物同时,当务之急是规范监管,才能有效规范行业发展,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变相成为高利贷,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使校园和社会稳定。

4.大学生虽然没有收入,但也有消费欲望,有贷款需求,在合理消费、合理透支的原则下,贷款金额不大,可以提倡。校园网贷存在亦有合理性,能不能从学生的消费支出与消费品供给和消费需求出发,建立面向他们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规范的校园网贷渠道,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6]15号)[EB/OL].教育部,2016-05-11.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6]3号)[EB/OL].教育部,2016-10-10.

[3]刘懿.“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

[4]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8).

[5]崔展豪.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的法上思考[J].法制博览,2017,(3).

猜你喜欢

校园网网贷借贷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