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8-12-0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资本论市场经济规律

刘 峰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日本知名学者山口勇教授曾撰写文章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类似西方的矛盾的产生,为了科学地分析和克服这些矛盾,就要加强对《资本论》的研究。”

《资本论》既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最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因此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虽然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运动规律,但是它所蕴含的某些原理和规律、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与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资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借鉴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著作中没有明确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但他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运动规律——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因而也就为我们展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原理。这些规律、原理,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有益理论借鉴。

1.市场经济以适应社会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方式和方法。《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基础理论,为我们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借鉴。

2.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可以借鉴利用。《资本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抛开社会制度,里面蕴含的就是一般的市场经济理论。

3.《资本论》主要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总过程,深刻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细胞理论、主体运行机制理论、宏观调控平衡理论等市场经济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体系。

4.《资本论》关于平均利润以及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供求、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这一运行机制及规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借鉴这些理论、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理论。

5.《资本论》关于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关系原理、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原理等等,有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资本论》关于产权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内部结构与相关结构相互关系的原理,有利于我们力促经济从保增长到调结构转型,“着手业内,着眼业外。”

7.《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的原理,是我们在分配领域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理论依据。

8.《资本论》关于资本循环、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平衡理论,有利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微观、宏观运行机制。

9.《资本论》关于流通理论、市场理论,有利于我们研究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问题。

10.《资本论》关于资本积累理论,有利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1]。

二、《资本论》与市场缺陷

《资本论》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做出科学总结的同时,也指出了市场经济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市场缺陷即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经济状况呈现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波动性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难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

市场的自发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遵循价值规律,根据自身利益即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它往往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表现出来,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消极后果。

市场的盲目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掌握社会信息的不充分性,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导致的。它是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的,易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的消极后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的自发性造成的是市场秩序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市场的盲目性造成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予以解决。对于市场自发性、市场盲目性造成的消极影响,通过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予以解决。

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通过马克思《资本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以价值规律为突破口驾驭市场经济运动。马克思指出:“从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点出发,全部商品生产,以及价值规律的各个方面借以发生作用的多种多样的关系,……就发展起来了。”价值规律通过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规律,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扩大或缩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向着效益高的部门流动,向着产业政策方向流动,这就为我们如何驾驭市场经济找到了基础依据。

2.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是我们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资本论》在开头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考察的是商品一般,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不能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资本论》中关于平均利润理论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论述的平均利润理论,主要阐明的是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由于竞争,导致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入和流出,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从而有利于形成各部门生产的合理结构。马克思说:“不同生产部门中占统治地位的利润,本来是极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种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式形成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为生产价格。”

4.《资本论》中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两大部类平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发生这一科学理论,这就启迪我们必须发挥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实现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减少市场失灵造成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总之,《资本论》揭示的市场经济机理和内在规律,对于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减少市场失灵,实现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洪灏.再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渝州大学学报,2001,(6):18-24.

猜你喜欢

资本论市场经济规律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