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2018年通胀超预期风险

2018-12-05沈建光

中国外汇 2018年6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预期价格

在春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与服务价格明显上涨的背景下,2018年2月中国CPI大幅回升至2.9%,比1月高出1.5个百分点。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3%这一全年通胀目标,市场对于中国通胀前景展开了讨论。通胀在2018年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又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何种影响?

短期看,2月CPI大幅回升有很强的季节性因素。在春节效应与气温偏低的双重影响下,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春节带动返乡与旅游人次增加,推高交通旅游价格上涨;城市劳动者供给大幅减少,也带动餐饮、理发与家庭服务业成本上涨。2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也比1月有明显提升。

不少观点认为,进入3月,伴随春节因素的消退,CPI会有明显下滑。但笔者认为,由于3—6月的CPI基数效应要比2月明显提升,因而今年上半年通胀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接下来的3月乃至二季度,CPI大概率仍会处于2.5%以上,个别月份甚至会接近或突破3%。

从基本面情况看,今年通胀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一,持续去产能可能推高上游产品价格。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考虑到全球经济回暖带动需求回升,受供应阶段性偏紧的影响,预计今年钢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其二,环保政策依然会从紧,而环保限产已经使猪肉价格减缓了下跌。其三,不排除输入性因素可能对通胀造成影响。

从海外情况看,当前美国也出现了通胀回升的信号。根据美联储3月7日发布的经济褐皮书,美国劳动力市场收紧,使得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工资水平在2月下旬出现上涨,导致大多数地区出现温和通胀;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近期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成本价格,并转移给汽车等以钢铁为生产品的厂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推升通胀。

基于此,笔者认为,虽然中国通胀短期看压力不大,但展望全年,考虑到PPI对CPI的传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以及环保限产对猪肉供给限制等原因,今年通胀隐忧犹存,货币政策仍然需要保持整体收紧。实际上,这也是基于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

从海外来看,考虑到今年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整体偏紧,为避免大规模资金外流的风险,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保持收紧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内来看,出于防范当前金融风险,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的需要,以及抑制资产泡沫,积极稳步地推动去杠杆,紧货币与严监管将是今年政策取向的重要基调。

当然,伴随着货币政策收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会加大。例如,今年春节前,由美股暴跌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动荡,A股同样哀鸿遍野。这背后与对全球通胀和对国内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升温密切相关。实际上,当前市场对于美国货币加息会快于预期,以及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进入上行通道的判断已然升温。

展望2018年,除了通胀,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局面或许还会与以下“灰犀牛”风险相伴而生:一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处理,以及相关政策变量对经济和市场的可能影响;二是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重打贸易牌的可能性增加;三是严监管背景下,诸如早前云南城投平台打破刚性兑付、成都浦发银行造假掩盖不良贷款等风险点也在逐步暴露。

考虑到在政策宽松时很大程度被掩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脆弱性等,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增加的背景下或会加剧,再加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上升,中国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预期价格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