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北游击队的日日夜夜

2018-12-04刘倩玲刘江平

文史春秋 2018年6期
关键词:游击队山村解放军

刘倩玲 刘江平

1949年5月,中共融县工委将各地武工队和战斗队的番号统一起来,称为“桂黔边人民保卫团”,团长兼政委莫矜,副政委谢之雄,政治部主任林润葱。团以下辖3个大队,共500多人。9月10日,中共广西省农委决定,将“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更名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兼政委莫矜,副政委谢之雄,政治部主任林润葱。当年12月,中共柳州地委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州军分区将“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州军分区序列。这时的柳北总队有2000多人,下辖战斗队(6个大队,1个独立中队)1200多人,还有武工队、妇工队、文工队、医疗队,拥有轻机枪76挺,长短枪1800多支,

习惯上,人们把“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统称为柳北游击队。 “保卫团”和“解放总队”时期,游击队总部一直驻扎在融县永乐(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1950年1月5日,柳北总队将总部迁至融县长安镇(今属融安县)。以后,随着柳州各县相继解放,柳北总队各大队相继改编成各县县大队。

参加柳北游击队

1949年,面对共产党日益强大的力量,国民党当局将民团改编为民众白卫总队,也称常备队。这年,百寿县芒洞村民邓火保被列入了百寿县常备队征兵名单。邓火保不愿去当兵。那年我十六七岁,因家庭贫困,为生计,主动找到邓家,表示愿意以邓火保的身份去百寿县常备队当兵。作为回报,邓家答应每月给我家一箩筐谷子。

百寿县常备队驻扎在百寿县城(今永福县百寿镇),有百来人。队长(也叫司令)由百寿县副县长兼任,常备队下辖小队,小队下辖班。

1949年8月15日,我随队出发,到融县潭头乡(今融安县潭头乡)“围剿”共产党领导的柳北游击队。常备队员或是强征来的,或是像我一样冒名顶替来的,没有什么战斗力。与游击队一接触,枪声一响,常备队员立即如鸟兽散。

很快,我做了游击队的俘虏。

知道我是被迫来当兵的,游击队并没有为难我,而是给我饭吃,耐心地对我进行教育,激发我的阶级觉悟。

两天后,桂黔边人民保卫团二大队大队长侯信和政委韦克把我叫到跟前,亲切地对我 说 :“我看你是贫苦出身,为人又单纯,你考虑一下,是否留下来,参加我们柳北游击队,和我们一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让穷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两天的相处,游击队战士的言行教育了我。我相信他们是做好事的,跟着游击队干,有前途。于是表示,愿意留下来参加游击队。

1949年8月15,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桂黔边人民保卫团二大队。我所在的那个小队20多人,驻扎在潭头乡梁家寨村,小队长姓梁。

也是在8月15日,国民党广西当局在融县长安镇成立了第十五专署,專门对付柳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解救北山村

1949年8月20日前后,我参加了第一场战斗。

潭头乡一带,是柳北游击队的根据地。潭头乡北部的一个叫北山的小山村,60多户200人左右,是柳北游击队二大队的核心地区。村民不多,但却有驳壳枪2支、各种七九步枪20多支、鸟枪(粉枪)10多支。这些枪支,都是抗战时期,村民为抗击外敌和打猎自己出钱购买的。

北山村的防卫工事自成一体。有围墙,有炮楼,巷子口有门楼,门楼还设置有推笼,只要将推笼门一关,不经准许,陌生人很难进入巷子。

北山村村民与我们游击队战士心心相连。国民党反动派对北山村恨之入骨,数次派兵“围剿”,却徒劳而返。有一天,敌人出动正规军约一个团兵力,带着迫击炮,轻重机枪,从长安出发,突然包围了北山村。

这天,我们二大队有20多名战士正驻扎在北山村。

对这次敌情,我方情报人员误报说是不多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来偷袭。既然不是强敌,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敌人战斗。可是交火后发现敌人火力强大,才知道来者竟是正规军,而且人数极多,想撤已来不及了。

游击队战士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进入防卫工事,与敌人周旋,进行顽强抵抗。

形势十分危急。柳北游击队总部接到闻讯,立即给各大队下令,迅速开往北山村,展开救援。

我们二大队当时驻扎在潭头,这里离北山村仅二三公里。得到情报,大队长侯信立即率大队主力,100多名战士赶往北山村救援。我也随着我们小队跟着一起出发。

敌众我寡,要想大白天将被包围的战士解救出来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麻雀战”,袭扰敌人,分散敌人的兵力,减轻北山村内的压力。

我们迅速占领北山村附近一座小山,袭扰敌人,吸引敌人的火力。很快,敌人调集兵力,向小山扑来。

小山顶部,是一块平地,面积七八十平方米,周遭堆砌着石围子,石围子高l米左右,正好作为我们的掩体。

我们依托有利地形,依托石砌围墙,向敌人射击,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

敌人用枪射击、几次冲锋都奈何不了我们,于是调来了迫击炮猛轰。

敌人的炮弹很猛烈,战士们只好分散转移。一发炮弹落在我附近,我被炮弹弹片击中头部,流血不止,只好撤出战斗。

侯信一边指挥大队主力与敌人周旋,散开占领各个山头,到处放枪,迷惑敌人。一边亲自带领几个战士,凭着熟悉地形,悄悄地潜入北山村。进村后,立即告诉战士们:“你们的情况总部已经知道,总部已经下达命令,全线开展救援,各大队正在向北山村云集。大家节省子弹,瞄准了敌人打,只要坚守到天黑,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的地形,突出包围圈,撤出村外。”

按照这个部署,战士们利用有利地形,依托各种防卫工事,把敌人放近来打。

敌人的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但却仍不肯撤走。

入夜,敌人点燃了村外的很多草堆,将天空照得通红。目的一是壮胆,二是照亮,防止游击队突围。敌人怕夜战,想等到第二天天明,再组织进攻。

在夜幕的掩护下,侯信亲白断后,镇定地指挥战士,利用熟悉的屋角、围墙、水沟、洼地等,悄悄地撤出了北山村。

第二天,天一放亮,敌人立即组织进攻。待敌人攻进北山村,才发现村里空空如也,游击队战士早就撤走了。

这时,各路赶来的游击队达到好几百人,纷纷占领各个山头,向敌人射击,袭扰敌人。敌人不知道我方实力,只听见到处枪响,四处山上都有人放枪,不敢久留,只好撤了包围,退回驻地。

在解救北山村的战斗中,我受了伤,在和睦小圩场(位于今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南端),得到一户人家的悉心治疗和养护。养伤六七天后又返回部队了。

此后几十年,我一直想再到和睦感谢素不相识却主动收留我养伤的人家,却未能如愿,竞成憾事。

2008年的一天,感觉头痛,我到医院检查,发现后脑部嵌有一块弹片。这才知道当年北山村战斗中我因头部受伤,有块弹片竟然在我的头部生存了50多年!

大浦坳伏击战

我刚参加柳北游击队时,我们二大队基本上是各中队、各小队分散驻扎,分散行动的。

有一天,接到通知,二大队各部集中到潭头乡潭头小学操场开会。这是全大队的第一次集中,200多人。

会上,侯信说,解放军大部队正在向广西挺进。为了迎接解放军的到来,从今天起,全大队集中起来统一行动,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更多地打胜仗,更多地消灭敌人,用实际行动来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柳北游击队总队决定出其不意奔袭柳城县县城大浦。

战斗任务由柳北游击队二大队和总部直属中队执行(总部直属中队队长杨保,指导员吕艾,全队均为十六七岁的年轻队员,共30来名队员)。当时,我在二大队五中队当战士,参加了这次奔袭。

1949年11月11日16时许,在大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二大队和总部直属中队战士从驻地出发。

我们急行军从潭头村赶往大浦。半夜,行进到半途的部队突然接到线报:柳城县常备队正在大浦集中,调集粮草、武器弹药,准备袭击我柳北游击队根据地龙头村一带。

大队领导紧急研究后,决定改奔袭为伏击,消灭这股敌人。

伏击地点选在大浦坳。这是大浦到龙头村的必经之地,地势便于伏击。此地距离县城不到两公里,敌人不会想到在县城附近会有埋伏,警惕性不高。

天亮前,我们如期到达大浦坳。

12日上午9时许,柳城县常备队百来人,背着各种武器,在副总队长(亦称副总司令)甘达霖的率领下,毫不防备地开了过来。

敌人进入了伏击圈后,侯信抬手就是一枪,大喊一声:“开火!”随即,我们的各种武器一齐向敌人射击。侯信又一挥手,一声大喊: “冲呀!”带头冲向敌人。毫无防备的敌人,四散逃窜。甘达霖来不及逃跑,急忙躲进草丛中,不久,就被我们搜了出来。

这场伏击战,生俘敌常备队副总队长甘达霖,共毙俘匪众20多人,缴获美式左轮手枪1支,其他各种枪支20多支,弹药1批。

侯信牺牲

大浦坳战斗几天后,14日中午,大队长侯信接到岳父(太平乡副乡长)的密报:“原驻太平的柳州保安团二营,今早已开往大埔,乡公所只有少量兵力驻守,如果来攻,可获成功。”

太平,是柳长公路(柳州至长安)上的一个重镇,也是侯信的家乡,游击队早就有打下太平,截断柳州至长安镇交通的愿望。一看有机可乘,侯信遂决定进攻太平。

接到密报后,14日夜,侯信遂率两个中队进军太平,15日凌晨,发起进攻。

谁知,这是敌人的一个诡计。保安团二营14日早上公开地离开太平,下午就到了大埔,当天夜里又悄悄地返回了太平。

情况突变,情报不能及时传递,15日凌晨,游击队依原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

东线进攻受阻,侯信又转到西线冷水汶。

敌人据守在一座山上,我们游击队的进攻受到了敌人猛烈的火力阻击,部队被阻于山下。侯信迅速组织力量,对敌猛烈射击,看敌火力有所减弱,我方立即组织发动第二次进攻。

侯信挺身站起来,左手拿着小红旗,左肩斜挂着轻机枪,右手端着,边射击边亲白率队冲锋。他身先士卒的行动引起敌人的格外关注,瞬间,各种子弹洒向侯信。

一颗子弹从对面飞来,击中了侯信。

副大队长看大队长牺牲,只好指挥部队撤出战斗。敌人也发现我们的指挥员阵亡,撤出战斗,立即疯狂地尾追而来。游击队镇定地在撤离的路上打了敌人一个伏击,敌人死伤七八人,这才退了回去。

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们十分崇敬的大队长侯信壮烈牺牲。这一场战斗,我另有任务,没有参加。

战士们默默地将侯信烈士用担架抬回来,葬在我们的驻扎地潭头小学旁。

11月16日,举行了简单而肃穆的侯信烈士安葬仪式,军民500多人参加了葬礼。

驚闻侯信牺牲,柳北总队司令员兼政委莫矜作诗三首,悼念侯信烈士:

其一

太平一战失君侯,血洒长岗未白流。

高举红旗步血迹,誓将捷讯报同俦。

其二

屡经忠勇杀敌特,戎马经年聚柳北。

马革裹尸还此日,他年艰险忆同泽。

其三

忠勇为民有众评,柳北各地著勋名。

激战太平献忠身,御敌从兹思故人。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于潭头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融安县大良镇为烈士侯信、莫秉凡、梁林修建了一座烈士墓。

与解放军会师

衡宝战役后,广西解放指日可待。

柳北游击队接到任务——解放军不日将南下解放柳州,做好会师准备。柳北游击队与解放军的联络代号是“林钢”。

融县东起乡(今属融安县)乡公所有国民党乡警20多人枪。

我们决定打下东起乡公所,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战斗任务由柳北游击队二大队钟副大队长指挥,我们30多名战士担任,我当时是二大队的一名战士,参加了这次行动。

东起乡距离潭头20多公里,我们行走到大良(今属融安县),距东起乡尚有七八公里时,突然传来敲击竹筒发出的声音:“梆梆——梆,梆梆——梆……”

这是游击队根据本地山地地形用敲击竹筒声音来传递情报的暗号。声音是从很远的地方一站一站地传过来的。我们初步判断,要么是国民党兵或乡警下来抢掠群众的粮食财物,要么是来袭击我们游击队的。

上午8时多,远远地,看到一支队伍走了过来。我们发现,这支队伍大约有二三百人,穿着黑色的便服,背着武器,步伐是有力雄壮的,与平时看到的拖拖拉拉的国民党队伍很不相同。

队伍越来越近,人看得更清楚了。只见队伍前边有两三个本地人,操着桂柳官话,边走边挥舞着双手,不停地大声喊叫着什么。

不一会,终于听清了来人的喊话声。

“解放大军来了!解放大军来了!”

不是敌人!是解放军!是我们望眼欲穿的解放軍来了!

这时,对方也发现了我们这支带有武器的队伍,他们警惕地冲着我们大声喊:“你们是什么部队?”

钟副大队长立刻回答:“林钢,我们是林钢部队。”

暗号对上了。

我们马上跳出来,不顾草丛,不顾树枝的羁绊,争先恐后扑下山去,扑到亲人面前。

这是解放军四野大部队的便衣先头部队。一位首长边与我们热烈握手,边走边解释说:“你们辛苦了!辛苦了!我们还有任务,我们前边还有任务。大部队在后面,大部队在后面……”

这支解放军便衣先头部队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

我们立即改变任务——改奔袭东起乡公所为发动群众筹粮,为路过的解放军当向导,提供各种服务。

半小时后,穿着解放军军装的大部队,威武地源源不断地开过来了。

我们激动地与解放军指战员拥抱在一起,我们一起欢呼,一起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

在白色恐怖下,敌强我弱,我们睡不好觉,时刻警惕着。如今,解放军来了,我们的靠山来了!天亮了!我们马上通知沿途各地群众,赶快给解放军送粮。

解放军来得突然,群众没有准备,不少人激动地直接从米缸里将大米全部倒出来,送过来。群众连夜舂谷、碾谷、风谷、送米。一天一夜,光是大良这个点,送粮就不少于1000担。有的群众送米送菜,连秤都不秤,放下就走,连钱都不要,收条也不要。只要是解放军需要,群众都主动送来。

解放军在野地里,在操场上,用行军锅做饭。部队纪律严明,一丝一毫不扰犯群众。

进军百寿

与解放军会师没多久,驻扎在龙妙小街(今属融安县大将镇)的二大队第六中队进行扩军、整训,之后扩编成了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六大队,队员300多人,下辖二十七中队、二十八中队、二十九中队、三十中队、文工队和妇工队。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加强。六大队大队长是黄显明,韦克调任六大队政委,副政委韦任光。我也担任了六大队的一个小队长,小队有七八名战士。

就这样,我从二大队来到了六大队。

六大队组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军百寿县,接收政权。

向百寿进军之前,六大队作了充分准备,派出人员,给百寿送去了《告民众书》,告知群众,我们即将建立新政权,请民众不要惊慌。又给百寿县国民党县长胡奇写了一封信。责成国民党百寿县、乡政府,在这段时间,要负责保护各机关资料和档案,听从接收处理。警告他们,如有持枪抵抗,乘机破坏,携带公款财物、档案潜逃者,将严厉惩罚。

1949年12月15日,六大队整队向百寿县城进军。

下午,队伍到达雅瑶(今属融安县)。队伍一到雅瑶,首长立即找来国民党雅瑶乡乡长冯世昌,要他让出道路,并交出所有武器。冯世昌表示愿意让路给我们,我们队伍经过时,不向我们射击。但不愿意交枪。

入夜时分,大队领导研究后下令,队伍围攻雅瑶乡公所,迫使冯世昌投降缴了枪。

12月17日早上,我们在雅瑶召开了群众大会。在会上,百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江汉告诉民众,国民党政权已经灭亡,新中国已经诞生,融县人民政府很快就会成立。

群众大会后,六大队立即出发,进军百寿。

在我们先头部队到达百寿前几小时,已经有解放军解放了百寿。

保卫鼓底乡

百寿县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县境内,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完全肃清。

回到家乡百寿没几天,12月21日前后,韦克政委把我叫去,要我率领一个工作队进驻鼓底。

鼓底(今永福县永安乡)距百寿县城约40公里,走路要八九个小时,是当地较为偏远、落后的乡。

韦克政委嘱咐我:“鼓底的伪政权人员,都已逃之天天。你们进驻鼓底,主要任务就是在那里楔人一个钉子,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扩大共产党的影响,扩大人民政权的影响,让那里的群众了解新形势,知道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新中国已经建立,百寿县人民政府已经成立,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然后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参加革命。那里的土匪活动很猖獗,你们要加倍警惕,遇事要镇定啊!”

我们这个工作队,成员由我的小队全体队员和几名武工队员组成。为了加强实力,大队特意配给了一挺捷克轻机枪。

我是头一次单独带队,远离大队主力,执行这样重要的任务。我深感任务的重大,情况的危险。

我们清晨出发,暮色之下来到了鼓底乡公所。

第二天,我们开始按计划下村工作,走家串户,发动群众。

一天早上,4名工作队员早早就去了较远的村子。剩下的七八名队员吃过早饭,拿上武器,走出大门,准备下村。

突然“砰!砰!砰!”,几发子弹向乡公所射来。接着,传来土匪乱七八糟大喊大叫的声音。

我们立即撤回乡公所。

鼓底大约百来户人家,只有一条街道,乡公所位于在街道中部,占地300来平方米,有厚实的围墙团团围住。有前后两栋楼,楼高两层,一楼与围墙的高度大致相当。两栋楼之间是一个院子。乡公所有前后两个门,前门外就是鼓底街,后门外群山环峙。土匪的枪弹就是从山上射过来的。

我爬到楼上,仔细观察敌情。

周围山上,大群的土匪有的在山上走来走去,有的趴着,有的大喊大叫,叫嚣着“缴枪吧!”“滚出鼓底去!”时不时向乡公所开几枪。

面对突发形势,我沉着分析敌情,认为百寿县以及周围县都驻有解放军剿匪部队,土匪已是惊弓之鸟,他们并不知道我方实力,不敢贸然进攻,只是想把我们吓走。

我们决定坚守待援。但如何坚守呢?

我想起小时听老人说《三国演义》时的诸葛亮空城计。我就想着也摆出一个空城计来。于是下令,将前后大门打开,在后面某栋楼的一楼上,面对着后门口,隐蔽地架上捷克轻机枪。我告诫所有队员,一个也不许随意走动,隐蔽着身子,悄悄地将枪口对准着前后门。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面对着靜悄悄的场面,面对着敞开的大门,土匪疑惑了,不敢贸然进攻,只是在周围山上疯狂地大喊大叫,不时地放几枪威胁。

双方就这么互相对峙着。中午,我们照样生火做饭,袅袅的炊烟升起,更加剧了敌人的疑惑,不知我们虚实,更不敢发动进攻。

到了下午,连长左常东带着解放军一个排,从县城出发,到三皇一带去巡查。因为我们人少力量弱,周围土匪多,左连长不放心,绕道鼓底来看望我们。

左连长一行人军容整齐,携带着几挺轻机枪出现在山道上。山道蜿蜒,解放军一会现身,一会隐没,土匪远远看去,不能判定有多少解放军,吓得如鸟兽散。

左连长率队走进乡公所,我立正向他敬礼,汇报情况。我们的沉着应对受到左连长的赞赏。

这次土匪的围攻,也反过来教育了群众。群众由此看到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强大,看到了土匪的色厉内荏,坚定了向红色政权靠拢的信心。

左连长离开鼓底前对我说:“你将这里交给其他人,后天,你回百寿,到柳州沙塘参加柳州军分区军政干校培训学习。”

搜查敌特

在沙塘军政干校教导队学习期间,我们执行过一次特殊的秘密任务。

一天,突然接到命令:教导队战士紧急集合!

我们立即背上背包,携带枪支弹药,集中到操场上。也没有说什么任务,200多名队员在教导队刘队长的率领下,向柳州城开拔。几个小时后,我们赶到柳州城龙城路。队伍分散开来,驻扎到安排好的民家之中。

我们这个班驻扎的家庭蛮宽敞,我们住在客厅里,打的是地铺,盖自己的铺盖。傍晚,屋主雇的一名丫头来到客厅。

“啪!”丫头将电灯绳子一拉(那时,基本都是拉线开关),瞬间,昏黄的客厅变得明亮起来。 “啪!”的一声,丫头又将电灯拉灭,客厅又变得昏黄。她笑眯眯地将电灯拉亮又拉灭,拉灭又拉亮,如此反复数次。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电灯是这样开关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灯。

第三天晚上,一声令下,我们携带枪支,迅速赶到人民电影院(今柳州工贸大厦附近)集中。

到这时,我们才知道这次行动的任务,是配合柳州市公安局采取统一的突然行动,搜查敌特。

街道上已经有很多解放军战士在站岗。这时对柳州全城进行了戒严。市民不许随意走动,有市民想出门,解放军战士就会拦住,对市民进行劝阻,让市民配合,呆在家里,暂时不要出门。

我们这个组负责几处可疑房屋的搜查。

在一处房屋,我们发现了两名操着粤语口音的人,便对这两人进行了询问。

两人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

我们将这可疑的两人带走,交给了公安机关做进一步审查。

当夜搜查的战果没有公布。听说战果不小,搜出了敌人的电台,敌特也捉住了几名。

在沙塘军政干校培训期间,1950年3月14日,中共柳州地委、柳州军分区和柳北总队联合下文,柳北总队已完成历史使命,番号撤销,所有人员,一部分编成各县大队,一部分编成军分区警卫连,一部分调入党政机关工作。

我们柳北游击队六大队一部分奉上级命令,调来中渡县(今鹿寨县中渡镇),改编为中渡县大队。沙塘军政干校学习培训结束后,我奉命回到中渡县大队。

游击队的衣食与日常生活

柳北游击队队员们没有补助和津贴,更没有工资。

在驻扎时间比较长的地方,我们是有食堂的。那时,上级给予柳北游击队的资金比较少,日常生活,主要靠当地老百姓主动给我们供应粮食、蔬菜、衣物等解决。

外出行动时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吃派饭。所谓“派饭”,就是由村里干部安排,到老百姓家中一同吃饭。老百姓都把我们当亲人看待,会想方设法把饭菜弄得好一些。

我们很少有机会洗澡,因为条件不允许。再加上没有衣服洗换,因此,很多人都生了虱子,染上了疥疮。

那时,老百姓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每人一般只有一身衣服,有的甚至几人共一身衣服,谁外出谁穿。在街上,时常看见有人只是用一块布、或一个粗布口袋围在腰间的。我们脚上穿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编的草鞋。

我们一般是晚10时以后,才随便把脚洗洗睡觉。睡觉时也很警醒,为防敌突袭,有时一个晚上要转移好几个地方。

我们没有统一的服装,身上穿的都是自备的粗布衣服,颜色以黑色或宝蓝色为主。每个队员基本上就是一套衣服,很难有机会换洗衣服。条件稍好时,我们就抓紧时间,当天晚上把衣服洗了晾干,第二天接着穿。

队员之间也非常慷慨,有的队员家里送来两条裤子,就会将一条送给别的队员。

我在沙塘军政干校学习培训期间,领到了统一的军装。这原是一批缴获的国民党兵的军装,缝制上了统一的正规的胸章,胸章上庄严地绣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鞋子也是统一的,就是解放鞋。

队员们穿上新军装,挺着胸脯,互相对望着,一脸的幸福,无比的骄傲。

猜你喜欢

游击队山村解放军
山村日出
解放军来了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山村一天一个样
沉寂山村崛起时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
解放军之称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