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趣味田径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影响的研究
——以福建省政和县南门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

2018-12-04叶衍青

关键词:实心球田径趣味

叶衍青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2)

0 引言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在“走、跑、跳、投”这四项基本生活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项目,是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儿童趣味田径起源于德国。2001年,国际田联工作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并规范了儿童趣味田径比赛,根据划分的年龄组,选择适当的设备来设计一个运动,即有趣和竞争性的儿童田径赛事。目前,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已经被很多国家的体育教学机构所采用,在国际田联212个成员国里,已有150多个国家开展此项运动,特别是在非洲,对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国家最多,运动游戏的形式也已被大多数中小学所采用,其锻炼价值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一致好评[1-2]。目前儿童田径项目目前已在我国大城市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7]。

儿童少儿田径和成人田径相比有不一样的特征:1)运动技术简单化。根据儿童(7~15岁)身心特点,降低了动作技术难度要求,增强了其功能性要求,利于儿童对田径运动有更真实的体会[8]。2)运动器械的软式化。通过减轻设备的重量,缩短设备的长度,改变设备的材料,丰富设备的颜色等,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技术动作易于掌握,且更能保证运动训练过程的安全性。3)竞赛规则的多样化。少儿田径规则方面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各种比赛中展示个人运动能力,也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配合,但在参赛的团队数量和参与人数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9]。大力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可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本研究以三年级小学生为对象,探索了儿童趣味田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并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趣味性的儿童田径运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建省政和县南门小学年龄约为10岁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将其中三(1)班(41人)和三(2)班(35人)设为实验组,三(3)班(42人)和三(4)班(35人)设为对照组。

1.2 研究设计

1.2.1 实验时间安排 实验期为2017年春季学期,即2017年3月初至2017年7月初,共17周,51学时。实验组每周有3节儿童趣味田径课,对照组每周有3节传统的体育课(训练内容主要是田径)。本次实验教学由笔者独自承担,原任课教师帮助维持课堂纪律。

1.2.2 实验内容设计 对照组采取“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的教学模式教授传统的教学内容(表1)。

表1 对照组教学内容Tab.1 Teaching contents of control group

实验组选取少儿趣味田径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项目(表2)为教学内容,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遵循“比赛—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2.3 实验场地及教学器材设计 教学场地为南门小学的田径场,对照组的教学设备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如沙包、接力棒、矮跳箱、1 kg实心球等。实验组采用的教学设器材是速度绳梯,简易栏架(由小型体操垫制作)、十字跳垫、1 kg实心球、小体操垫、标志盘、标志杆、接力环等。

表2 实验组教学内容Tab.2 Teaching cont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1.2.4 研究对象身体素质监测 1)测试指标。本研究根据实际测试的可操作性和选测项目的特点,选取了25 m折返跑;原地双手掷实心球(1 kg);立定跳远;30 s跳绳;单脚跳方格:每方格的长度和宽度均为0.5 m(见图1)。5个指标进行计时测定。

图1 单脚跳方格路线图Fig.1 Grid line of single-leg jump

2)测试目的。本次教学实验基于以上5个测试项目对研究对象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两种训练教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训练前后身体素质的影响。

3)测试安排及数据分析。实验开始前两周分别对两个实验班级(76人)和两个对照班级(77人)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两周再进行第二次测试。对获得的4个样本中每个项目的得分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并对比和分析每个样本中每个项目得分之间的差异。

利用SPSS19.0软件系统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

在教学实验开始前两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5个测试项目进行了指标测试,两组的测试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表Tab.3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index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experiment

从表3的实验前t检验结果可知,在25 m折返跑这个项目中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平均得分为11.68 s,实验组为12.33 s,对照组好于实验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

按照教学实验计划,在学期的最后两周对4个班级进行了第二次身体素质(和初测时的项目一样)测试。可以发现,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均发生了变化,对比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25 m折返跑和单脚跳方格两个项目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25 m折返跑两组的平均得分为11.68 s、12.33 s,实验后两组的平均得分为11.18 s、10.56 s,两组的得分均有提高,但实验组的提高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其余3项测试项目两组的变化无显著差异。

表4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对比表Tab.4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index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experiment

2.3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身体素质对比

实验结束后,根据试验后测试的数据,对比了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测试得分数据,以分析不同组内测试得分变化大小的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前后抛实心球无显著性变化,其他4个项目均有极显著性提高。而从表6中对照组的测试分数对比可以看出,在单脚跳方格和前抛实心球两个项目上,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其他3个项目和实验组一样,也取得了很大提高。表明儿童趣味田径在5个测试项目中有3个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一致,但单脚跳方格上取得了更明显的锻炼效果,而两者对于抛实心球的效果均不好,需要寻找更有效的锻炼方式。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对比表Tab.5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index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表6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对比表Tab.6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indexes of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笔者认为这一结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学生身体自然增长带来的变化,也有项目训练内容的差异引起变化。此外,跳绳和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体质测试的项目,学校重视,课外组织了较多的练习,但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一起训练,因此对实验分析影响不大。在所有测试指标中,前抛实心球的结果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发生改变,表明学生腹背部力量较弱,主要可能是课程训练里面以跑、跳内容居多,上身力量练习较少所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一个学期不同体育内容的教学,即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儿童趣味田径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0 s跳绳、25 m折返跑、立定跳远和单脚跳等项目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但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国际田联儿童趣味田径的项目更注重学生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的发展和身体的控制,因此提高的幅度更大,说明儿童趣味田径项目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更有优势。

3.2 建议

儿童趣味田径项目是一项结合了乐趣、安全、多样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科学教育模式,可发展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补充项目,且实验证明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因此,就儿童趣味田径项目推广方面提供如下建议。

1)政策保障

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和高级体育教师设计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儿童趣味田径的项目计划,并统一培训体育教师。同时,为了更好地普及国际田联儿童趣味田径,鼓励在政和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增加儿童趣味田径项目。

2)设备创新

政和县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灵活利用现有体育设备,勇于创新,在保证学生安全锻炼的前提下,提高设备使用率,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实心球田径趣味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让实心球“飞”起来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怎样提高实心球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