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心理因素分析

2018-12-03李嫣然

消费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心理因素大学生

李嫣然

摘要: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消费来表达情绪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负性情绪消费成为大学生情绪消费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实际探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 大学生 负性情绪消费 心理因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和迅猛发展,具有便捷高效、虚拟体验、开放互动等消费特点的微信、淘宝等网络新媒体给予大学生群体更多的消费空间,并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选择方式。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而其中大学生是消费的主力军。网络新媒体消费方式给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一、大学生主要的负性情绪消费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在基于互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的网络环境背景下,目前大学生消极情绪消费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孤独消费。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报告数据显示,有57.69%的孤独人群表示,会为了排解孤独产生消费。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7日报道称,中国广大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孤独寂寞”感正在催生新的经济领域出现。孤独是大学生主要面临的三大情感困惑之一,面对孤独,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通过消费的方式去排解孤独、寻求安慰和发泄不满,减轻孤独感,获得安全感。

2.恐惧消费。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指出,当人们面对更多选择,有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即使做出了正确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大学生面临多重选择时,更多是一种担心心理状态。例如,害怕自己不漂亮而去购买高价化妆品、减肥产品;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就去参加高价培训班等。恐惧消费实际上是大学生危机意识的体现,消费的其实不是产品,而是安全感。

3.愤怒消费。作为一种负面情绪,愤怒对消费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大学生因为对有些人或事不满而会直接影响与之相关的商品消费。例如,乐天公开支持萨德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导致直接抵制乐天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愤怒情绪会通过消费来缓解压力,发泄内心的不满,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心理补偿性消费”。例如,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支持的球队输球,狂刷信用卡并透支,是一种克服愤怒情绪的消费。

4.颓废消费。互联网兴起的“丧文化”表达颓废、麻木、绝望、悲伤等消极情感与黑色幽默,以文字、漫画、影视创作为载体在社交网络传播,以“表情包”为载体二次传播,“丧茶”、“葛优躺”、“蓝鲸游戏”等为代表的丧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较大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不惜一掷千金打赏网络直播的主播。这意味着颓废成为了有的大学生消费对象和表演内容,而不是反抗意识。

5.炫耀消费。随着微信、支付宝等新的支付方式的普及,大学生更容易接受透支消费这种方式。大学生的消费有时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必要需求,而只是想用自己的高消费、奢侈品消费行为进行炫耀。炫耀性消费是某些大学生以一种享乐主义的态度追逐物质占有与个性表现,盲目跟风、虚荣攀比。

二、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心理因素分析

1.自我中心放大。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和丰裕的消费能力。自我中心的放大以及表达欲望的增强使大学生消费过程成为大学生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的一种方式,在网络环境背景下,越是能够体现个性和身份的东西,越是能被他们认同而加以消费。

2.情绪主题化。大学生从过去的功能型消费力为主向情感满足型转变,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沟通力和话题性的情绪主题可能在社交媒体中引发裂变式传播。《2018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随着年轻人成为消费主流,在移动社交时代,更多复杂情绪影响着新一代消费者的选择,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消费进行负性情绪宣泄,表达自我情绪。例如,由饿了么和网易新闻共同策划的丧茶是一家网红茶饮店,本来只是为了怼喜茶而出现,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以负能量和毒鸡汤为主要特色引起大家的一种热议。

3.消费的冲动性。容易受广告等宣传的影响和商家宣传和促销方式的引导,大学生消费具有冲动的特点。比如,购买限制会让大学生感到稀缺感。稀缺感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容易让人产生不安或焦虑情绪反应的感受。消费的冲动性实际上体现了有备无患心理,满足了大学生对于安全性的基本需求。大学生对未来风险预期过高的倾向,让他们容易掉入消费冲动的陷阱。

4.心理补偿。大学生存在高度的自我关注和自我不稳定性,易产生情绪的剧烈波动,如叛逆、焦虑以及一些极端化的心理状态,而因为正处于探索人生无限可能性的特殊阶段,大学生也易陷入迷茫,受到各种亚文化的影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较大差距且在短期内难以跨越时,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他们往往采用“防御性悲觀”的态度,即大幅降低期望值,回避因为可能失败或无法达成目标而产生的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否定。

三、解决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策略

1.关注大学生心理诉求及情绪表达。负性情绪消费的兴起与流行既有现实作用也有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因素。一方面,应当关注大学生的现实发展问题,对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学业、情感、就业等问题应当有充分的关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从源头阶段避免学生受到颓丧心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负性情绪消费的影响,把网络新媒体舆论场作为发现现实问题、理解大学生诉求、积极准确引导的重要场域,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网上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情绪调控,降低负性情绪消费。

2.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树立正确的生活和消费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规范。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合理消费。

3.合理运用网络新媒体消费方式。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所有人的消费方式,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带来了丰富的资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给消费带来一定风险。大学生要学习网络新媒体消费知识,掌握网络新媒体消费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费,切勿跟风、攀比,也不要盲目标新立异,冲动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使其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心理因素大学生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大学生之歌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