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高考”在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8-12-03陈琳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考试

陈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由于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还没有迈入制造业强国的行列。2017年中国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我国高技能人才约数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人才断档问题也非常突出。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国家和企业急需大量应用和创新型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均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重实践轻理论等,造成了低端就业,学生发展潜力不足;高职院校教学结构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且高校招生竞争激烈而使生源质量逐年下滑。

面对社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职业教育的明显滞后所产生的矛盾,国家宏观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整体布局,加快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技能高考”制度的引入是国家改革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

一、“技能高考”的全面实施是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以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这充分说明了高技能人才具有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鉴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中职生的技能水平还达不到高技能人才的这种要求,而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如中职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和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了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和高职的有效衔接,“技能高考”是国家顺应新形势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而量身打造的,是选拔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制度。

所谓“技能高考”,最初是湖北省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2011年1月湖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建立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制度。

2012年,湖北省5所优质高校首先试点,高校通过“技能考试+文化考试”招收湖北省中职学校机械类应往届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技能高考的制度日趋成熟。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面实施“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改革,全面实施技能高考。“专业技能考试”含专业知识(应知)考试和技能操作(应会)考试两部分,“文化综合考试”含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课程。技能考试满分490分(应知150+应会340),文化综合考试210分(30+90+90),总分700分。技能高考按文化综合分与专业技能分之和划出招生分数线。其中专业技能分(含应知、应会)不得低于294分。

“技能高考”的实施,让中职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或本科深造。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全面实行了“技能高考”。

二、“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促进国家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1.“技能高考”的实施能提高中职学校地位及生源质量

目前,国家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地位,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国家通过中考分流,一部分升入高中,而另一部分则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国家设计了职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经过中职学校的初级、中级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成绩突出的学生可通过“技能高考”,考入高等职业学院接受高级技能或核心技能的培训,甚至获得本科学历,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和技能人才学历、待遇的提升,有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觀念,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吸引大量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会逐步提高。

2.“技能高考”的实施能推进中职教育的多层次教学改革

“技能高考”制度是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而设立的,中职学校为适应“技能高考”选拔模式,就要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调整教学框架,划分培养目标的结构层次,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校首先就要根据其特长、兴趣进行一定的职业引导,确定专业方向,然后再根据学生成绩划分层次,如中技班、3+2模式班、技能高考班等,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培养各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次,“技能高考”的考纲中明确规定了技能考试标准设置,这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调整课时结构,突出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让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目标化、规范化。

3.“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作为中职学校技能高考班的专业理论课教师,笔者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及对历届高考考点进行分析发现:“技能高考”中,应知应会考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应知考试能考查学生的实操经验,实操考试也能衡量出学生的理论水平。考纲明确了专业理论课程在技能考试中的基础作用,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实训和专业理论学习两手抓,也意味着中职学校教师要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即理论教师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训教师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技能高考的实施,加快了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进程,从一定程度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技能高考”的实施能极大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6岁左右,正值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因为初中学习成绩不太好,或者家庭教育缺失(单亲、留守儿童等),进入学校时有自卑心理,普遍缺乏自信心和恒心。而且由于社会上对职校的偏见,读中职学校也是他们及家长无奈的选择。但他们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技能高考”就像对他们重新打开的一扇门,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

经过入学考核进入技能高考班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在摸索领悟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获得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虽然也有失败和气馁,但总的看还是在不断进步。虽然技能高考最终的结果不一定会尽如人意,但这些学生经历了3年的学习和心路历程,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促进高职教育的结构性改革

1.“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改革

我国“普通高考”制度,严格来说,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制度。由于人们普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以及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影响,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都想报考本科,成绩不理想才会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导致通过“普通高考”选拔,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文化成绩相对偏低,并且是普通高中学生,毫无实践动手能力。而“技能高考”招收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虽然薄弱,但专业技能能力较强。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制度处于“普通高考”和“技能高考”双轨制状态,即普通高中学生可通过“普通高考”、中职学生可通过“技能高考”考入高等职业院校,而这种情况可能打乱高职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技能型人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因此高职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由双轨制转变成单轨制招生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促进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为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论中的重要地位,让通过“技能高考”选拔的优秀的中职学生能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获得更高的技能水平和大学学历,我国在2015年就出台文件,要求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本科的学术教育转型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及设计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虽然也有实习环节,但以理论教学为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普通高等(专科、本科)教育转型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应有较大变革,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真正落实“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不讓高等职业教育流于形式。

3.“技能高考”的实施,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

2015年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明确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侧重于创新技能的应用,而不只是重复中职教育中基本技能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应改革原有教学模式,从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及核心技能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五、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技能高考”的实施利大于弊。“技能高考”在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能高考”的全面实施意味着职业教育正由国家和政府引导全面回归以就业、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职教本位,真正建立了技能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技能高考”成为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沟通衔接的“立交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考试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