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开发研究

2018-12-03孙涛李怡王东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工工匠培育

孙涛 李怡 王东

课题:本文系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研究成果

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自从人类生产有了社会分工,就意味着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必然诞生各行各业的工匠。

所谓工匠精神,专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更趋完美追求的精神理念。

即使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机械化和智能化已经广泛、普遍应用于生产,工匠精神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瑞士手表的生产,因其质量精良、工艺精湛,几百年来无人不晓,价格不菲。

曾经的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也可以看做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也是大量引入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年代,德国工人的装配、维修水平之高,责任心之强以及所生产产品质量之好,曾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日本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即有15种重要工业产品名冠全球,比如汽车、电视机、照相机等等,也是那时的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经济起飞,工业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广泛进入国内及国际市场。随之而来的,“中国制造”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概念。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为世界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被誉为“世界工厂”。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甚至是极为危险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梦,进而引领和带动世界经济,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所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有廉价的中国制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升级为高品格、高质量、高信誉、高保障的中国制造。

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提出可谓适当其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而工匠精神,必應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技工院校作为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第一阵地,理应为培养和塑造工匠精神担负起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以往的培养方式所不同的是,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实习训练外,必须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精益求精的理想精神和意志品质。而在这一过程中,空洞的说教往往是效果不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培训相结合,以务实的累积的现实例子与满满的高大理想相伴,让学生既要有笃定的理想,又能相伴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自入校开始,就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锤炼意志,磨炼性格,为将来奔赴一线生产岗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技术基础,而不是像以前常有的情况那样,口号来了,从入校到毕业喊上几年,最后是一风吹,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必须结合实际的工作。笔者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11年我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学院积极参与了这项极富意义的活动以及其他的技能的国赛活动,历次取得突出成绩,每届都有数百名选手参与到省级赛程,有多名选手在国赛上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有五名选手入围到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总决赛,牛欣同学获全国第五名,被重要军工单位高薪录用。2017年,任洪鑫同学更是勇夺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银牌,在这次赛事上,他代表国家参加电气装置项目的比赛发挥出色,最终夺得银牌,实现了山东省在国际技能大赛中的成绩突破,也因此被笔者学院破格录用为正式教师。

2018年新学期伊始,人社部下发了《技能成就梦想》的教材,要求作为开学第一课。教材里面介绍了二三十位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技能型人才,作为学习的榜样,应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应该看到,对于一般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教师来说,如果仅仅固化为开学第一课的话,往往也就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一节课,实际效果未必能达到预先的期望。

笔者学校的做法是,把这一教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扩展和延伸,使其成为定期或不定期的贯穿学年甚至是整个在校期间的课程。尤其是第一学年就必须设置这一课程,使学生树立信心、坚定意志就是目标。如果拖得时间长了才实施课程的话,学生会心理疲沓,事倍功半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内容上,除了教材中的二三十个例子外,还有更鲜活的例子,那就是学院自己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除了牛欣、任洪鑫等十数名全国出名的技能型人才的实例外,还有在全市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技术和技能大拿的青年精英,不下百人,他们正务实地工作在学院的周边区县,涵盖本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

在形式上,除了在公共课上实施课程外,更重要的是走出去、请进来,观摩学习,让笔者学校中已经成才的那些青年技能精英们现身说法,联系现实,感悟自身。这样更容易收到预期的课程效果。

从已经实施并还在探索中的课程进行的效果来看,以每学期三次为佳,一次是公共课老师的授课,两次是班主任或教学口的领导主导实施的内请或外联,但都必须充分准备,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总之,这种课程的实施,不能刻板地排到课程表上,除了公共课要由上课的老师开学前充分备课并统一排课外,内请和外联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励志的观摩活动或相关讲座,要想收到实效,必须预先和技能型人才的代表人物接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思考,必要时帮助他备课,备课的内容除了他的专业技能特长及他如何受工匠精神的浸润而提升了专业技能外,关键在于如何与要受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最难的。对此,由班主任来接头介绍情况,并帮助探讨课程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效果也最好。

此外,面上整体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学院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够整体带动学生技能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多有助益。

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是练出来的,它是从职就业最牢靠的基础,更是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由之翼。没有梦想就没有成才之志,没有工匠精神的浸润也就没有磨炼技能的耐心和意志。

从课程实施近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看,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从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学生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选拔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夺冠并入选国赛集训队,烹饪(西餐)项目入围国赛集训队,汽车技术项目入选国赛集训队,汽车喷漆、工业机械装调、电气装置、工业控制项目、移动机器人项目等入选省集训队。其中多个项目参赛选手包揽选拔赛前三名或全部入围省队、国队。

以上主要从学生个人角度探讨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的开发以及对学生个人成才的作用和意义。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这一课程的开发无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现有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院校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及其理论研究,但理论尚不成熟,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职业或技工院校就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有更加贴近实际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上升为正确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

实践意义:通过对部分院校关于就业教育方面的调查,以点带面的数据分析,明确关于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研究的实施办法。通过实践,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為此,笔者做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按照“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要求,探讨促进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办法,以便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以期为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材料,为技工院校教育同仁提供可借鉴课程改革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笔者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以职业成长过程为主线,分阶段实施职业素养训练理论课程体系;二是合理设置实训课程,主要是明确职业能力结构,划分基础技能与岗前培训内容,明确企业岗位性质,确立企业岗位教学实习;三是探讨多样化教学,主要包括校本技能项目、多媒体、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技能提升。

在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方面,为了使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和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搭建校企平台,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互对接,利用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工作能力与丰富经验,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任教,实现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师资队伍能力互补。

课程开发两年来,笔者重点所做的就是研究合理课程设置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包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角度对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开发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其难点是,中职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普遍不高,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相关实验课程计划,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实验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而本课程开发的创新之处如下。

研究思路创新。针对的是技工教育这个特定层面和研究对象,立足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开发改革为视点,以新课改为教学目标,从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角度对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开发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改善技工院校的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就业、德育课程体系,以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丰富德育课程理论以指导技工院校就业/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研究内容创新。在工匠精神培育课程构建路径和策略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方面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成果转化和评估方面做系统性研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技能成就梦想。把工匠精神培育课程落到实处,为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催生更强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做一份本职贡献是应该,也是完全能做得到的。

猜你喜欢

技工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从技工到英雄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