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产(种植)标准数据解析

2018-12-03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作物设施变量

王 进

(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17)

1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产品有限,家庭成员参加生产劳动并进行家庭内部分工,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生产方式较为稳定,但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精准,造成大面积浪费和食品安全隐患。

2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荷兰、以色列、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设施农业工厂化,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了自然资源的束缚,进一步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荷兰是设施农业大国,是世界著名的设施园艺发达国家,地域虽小,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温室。同时,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以色列的温室设备材料、滴灌技术、种植技术、气候监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均属世界一流,在设施灌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的温室配套设施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温室生产。美国开发的高压雾化降温、加湿系统及夏季降温用的湿帘降温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大量引进连栋温室技术,相关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有了起步。我国的设施农业慢慢从设备单一、技术不成熟向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转变。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但我国设施化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2.1 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虽然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达139.5万hm2,但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对设施内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一旦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即受严重冲击。

2.2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我国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温室年均用时3600h/667m2以上,按人均管理面积计算仅相当于日本的1/5,西欧的1/50和美国的1/300。

2.3 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科技含量低

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致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

2.4 研究应该更接地气

现在我国对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不怎么接“地气”,很多研究只是实验室的产物,设备应用以智能滴灌、环境监测为主,自然情况下的环境监测和土壤监测对作物生长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2.5 行业标准及时更新

缺乏专业的农业传感器、设备智能化水平低,作物的生产标准仍以世代积累的经验制定行业生产标准,未进入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阶段,导致生产标准不严谨和生产资料不必要的浪费。

3 农业生产标准制定方法

不同的土壤肥力和环境制约因素,对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数据分析作物在不同阶段最佳的外界环境,制定农作物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实施精准农业,不但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浪费、增加产量,同时对于农产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通过控制变量法和分治算法制定农作物生长某阶段的标准CO2浓度值。

控制变量法即针对多变量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表1 实施方案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影响柑橘幼苗发育的1000个CO2浓度值,对应1000个实验数据,通过分治算法—快速排序法,从而得出CO2的浓度对柑橘幼苗发育的线性变化,得出柑橘幼苗发育期间的CO2标准浓度或标准区间。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变量分别由:土壤成分、环境温度、空气湿度、CO2等物理参数构成,同时,土壤成分中影响作物生长也是由多变量构成,如:土壤湿度、pH值、NPK含量等一系列成分构成,研究农作物生长标准数据,需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逐个变量研究,寻找作物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变量的最佳需求值,并制定相关标准,为设施农业提供数据参考。

分治算法—快速排序能将复杂的数组进行分解,对于n各元素的数组来说,分解的次数最多只需要r-1(1

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次得出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CO2浓度等的最佳物理参数,形成作物生长的标准数据,再根据相同的方法,依次求出作物不同时期对土壤中各项营养成分和土壤湿度,然后制定农业(种植)标准数据。

设施农业采用传感器,对设施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如通过CO2传感器,实时收集设施内CO2浓度数据,通过与作物生长最适宜的CO2浓度对比,设置一个浓度数据区间,在区间之外,将信号发送至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人工调节CO2浓度,也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指令相关传感器或智能设备,通过增加或通过来调节CO2浓度,使CO2浓度保持在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区间。

4 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1)数据量化能力低,控制变量法需严格控制其他变量,通过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测量变量的影响,需建立在高度设施化的基础上,不受人为控制带来误差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2)数据的精准性,实现精准农业,制定精准标准,需通过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因此,变量变化的精细程度对实验数据的结果影响巨大。

(3)数据的客观性,由于测量工具的误差、人为误差和经验标准,其解释的数据结构也必然带有主观性,造成一定误差。

猜你喜欢

作物设施变量
民生设施非“摆设”
抓住不变量解题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也谈分离变量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