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北地区不同熟期花椰菜品种筛选试验

2018-12-01韩明丽沈卫新赵根吕进陈丽萍郑鹏华

长江蔬菜 2018年20期
关键词:花椰菜中熟花球

韩明丽 ,沈卫新 ,赵根 ,吕进 ,陈丽萍 ,郑鹏华

(1.浙江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3000;2.湖州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花椰菜 (Brassica oleraceaL.var.botrytisL.)又称花菜、菜花,以洁白肥嫩花枝为食用器官,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甘蓝的变种。花椰菜属冷凉蔬菜,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是番茄的4倍多[1],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保护血液、防癌抗癌、促进肝脏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2,3]。近年来花椰菜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品种混杂,良莠不齐[4],很多农户在品种选择上存在困惑。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州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2017年引进了8个花椰菜品种在浙北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了花椰菜的生育期、植株学性状、花球品质、产量、抗性等表现,旨在筛选出适宜在浙北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花椰菜优良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8个,分3组,早熟组3个:特早50天、台松50天(CK1)、高抗青梗50天;中熟组2个:台松65天(CK2)、高抗青梗65天;晚熟组3个:台松 90天(CK3)、台松 100天、高抗青梗 90天,种子从湖州金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湖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年均温12.2~17.3℃,最低-6℃。试验场地位于湖州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试验示范试验基地,避风向阳,北面靠连栋大棚,前作茄子,地块经深翻后,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 kg、有机肥1 500 kg,起高垄作畦,3行栽培。2017年8月3日育苗,9月5日移栽,苗龄为33 d。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南北向,畦宽1.5 m,长4.0 m,面积为6.0 m2,株距50 cm,行距50 cm。各小区栽培管理等条件较一致,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防治蚜虫、黑腐病、霜霉病等病虫害。当花球长至5~8 cm时,采取折叶法保护花球,避免阳光直射。待花球成熟时每个小区随机选10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花球性状等指标测定,取平均值。所有小区的花球除去根、外叶及短茎,分批采收,以小区为单位测产。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SPSS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本次筛选试验中,由于2017年夏季温度较往年高,为避免高温对幼苗高温灼伤,育苗时间推迟至8月3日,9月5日移栽定植。从表1可知,各品种生育期普遍比品种介绍的生育期延长14~21 d。台松65天(CK2)延长最少,为14 d;高抗青梗65天延长最多,为21 d;其次是台松100天、特早50天,为20 d。李锋等[5]把台湾花椰菜品种引种到福建地区时也出现了生育期延长的现象,经分析,生育期延长主要是由花椰菜品种在栽培时气温较高导致,在相同气候条件下,耐热性越强的品种,生育期越稳定而不容易延长。而湖州地区2017年夏秋季花椰菜生长期间,湖州地区气温较常年高。因此认为,中熟品种台松65天 (CK2)、晚熟品种台松90天(CK3)、高抗青梗90天的耐热性较其他品种强。

表1 参试花椰菜品种生育期比较

2.2 不同花椰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2可知,早、中、晚熟组品种的株高、株幅、最大叶长、叶宽呈递增趋势。早熟组株高、叶片数以台松50天(CK1)最大、最多;株幅以特早50天最大,为70.6 cm。中熟组株高、株幅最大,叶片数最多均是高抗青梗65天,说明其生长势最强,表现超过对照台松65天(CK2)。晚熟组株高以高抗青梗90天最大,为65.0 cm;以台松90天(CK3)株幅最大、叶片数最多。叶长/叶宽、株高/株幅最大的是台松

50天(CK1),其叶片为长椭圆,与其他品种相比较窄。所有的高抗青梗系列的叶色、梗色均比台松系列的浅。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株高。早熟组高抗青梗50天与台松50天(CK1)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熟组2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晚熟组3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②株幅。早熟组高抗青梗50天与台松50天(CK1)无显著差异,中熟组2个品种有极显著差异,晚熟组台松100天与台松90天(CK3)有显著差异。

表2 参试花椰菜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表3 参试花椰菜品种花球性状比较

③.叶片数。特早50 天、高抗青梗50 天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与台松50 天(CK1)有极显著差异,中熟组2 个品种有极显著差异,晚熟组台松100 天与台松90 天(CK3) 有显著差异, 高抗青梗90 天与CK3 无显著差异。

④最大叶长。早熟组高抗青梗50 天与台松50天(CK1)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熟组2 个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晚熟组3 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⑤最大叶宽。早熟组特早50 天与台松50 天(CK1)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熟组2 个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台松100 天、高抗青梗90 天均与台松90天(CK3)有极显著差异。

综合而言,晚熟组3个品种各个性状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最小,早熟组次之,中熟组各个品种之间的各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花椰菜品种花球性状比较

从表3可知,特早50天为高圆球形,其他品种均为扁圆球形。只有特早50天花球质地紧实,其他均为松散类型。高抗青梗系列的花椰菜包裹花球的心叶多,内抱性好于台松系列,而生育期长的好于生育期短的。所有品种单球质量在0.36~0.72 kg,只有早熟组内的品种差异较大,中、晚熟组单球质量相当。早熟组单株花球质量大小排序为:特早50天>台松50天(CK1)>高抗青梗50天,中熟组单株花球质量大小排序为:高抗青梗65天>台松65天(CK2),晚熟组单株花球质量大小排序为:台松100天>高抗青梗89天>台松90天(CK3)。综合表2、3可知,中、晚熟组花球单球质量高于早熟组,这是由于中、晚熟组株高、株幅等大于早熟组,其生长势强,叶片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多,可为花球的发育提供的足够的营养。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花球纵径、横径组内差异小于组间差异。早熟组特早50天与台松50天(CK1)的花球纵径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花球横径方面,随着生育天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表4 参试花椰菜品种产量比较

表5 参试花椰菜品种抗性比较

对花球的商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特早50天成熟期早,球色洁白、紧实,不易出现毛花,单球质量大;中熟组高抗青梗65天心叶内抱性好,少毛,单球质量大;晚熟组台松100天、高抗青梗90天,花球松散,单球质量大,表现较突出。

2.4 不同花椰菜品种产量比较

从表4可知,各个组内,较对照增产的是特早50天、台松65天、高抗青梗100天。从方差分析结果看,分别与对照CK1、CK2、CK3存在极显著差异。增产幅度最高的是特早50天,增产26.59%,其次是台松100天,为15.24%。

据研究,早熟夏秋花椰菜的生育期较短,育苗期太长,会降低产量;幼苗苗龄从21~33 d时,苗龄较21 d减产的幅度逐渐增大,原因是苗龄长,植株老化,定植后生长势弱,以致花球生长发育不良,产量降低[6]。在本试验中,幼苗苗龄为33 d,这也是造成早、中熟组品种产量减少的原因。晚熟组产量降低的原因,一方面,夏季温度较往年高,定植后幼苗发育迟缓;另一方面,进入12月后温度较低,花球发育慢,故本次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比品种介绍低30%~40%。

2.5 不同花椰菜品种抗性比较

越冬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是黑腐病,在花球形成期和采收期对黑腐病发病率进行了田间调查。早熟组未见发病植株,中熟组以台松65天发病最为严重,高达17.9%,晚熟组发病率较低(表5)。2017年11月13~21日湖州市为连续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对于正处于花球形成期的中熟品种来讲,花球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抗寒性是越冬花椰菜品种的重要评价标准。本试验对抗寒性的评价主要是查看花椰菜植株有无冻死、花球有无冻伤发生。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不易受到低温的影响,晚熟品种由于播种晚,花球形成期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特别是台松100天,此时部分花球已出现冻害症状,植株叶片早晨、傍晚呈下垂状态。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生育期性状、植株学性状、花球性状、产量性状、抗性性状的综合比较,在本试验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早熟品种是特早50天,中熟品种是高抗青梗65天,晚熟品种是台松100天,表现为植株长势好、产量高、花球商品性上等,可考虑在浙北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特早50天,上市早,花球洁白,口感香甜,经济效益要好于中熟品种;对照品种台松65天因其在成熟时遇上连续低温阴雨天气,黑腐病发病较重,建议继续试验比较;晚熟品种,播期种太迟易产生毛花和冻害现象,建议今后提早种植。本次试验的设计不足之外在于早、中、熟3组中各参试品种数量偏少,下一步将适当增加参试品种的数量,以增加试验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花椰菜中熟花球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熟吃花椰菜对血糖好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头顶上的花椰菜
青花菜侧花球留几个为宜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安徽·砀山中熟苹果开市价高
砀山中熟苹果量少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