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2018-12-01颜冬芹许盈兰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榜样同伴动机

文 朱 琳 颜冬芹 许盈兰

社交退缩行为是一种内隐性的问题行为,它泛指儿童在陌生或熟悉的社会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跨时间、跨情境的独处行为、退缩行为、害羞行为和社交性抑制行为。阿森帕多夫从动机角度将社交退缩行为划分为:安静孤独型、沉默寡言型和活跃孤独型。

本研究以某幼儿园小班的一名典型社交退缩幼儿(小A,三岁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观察,以及在与班级教师、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其基本情况与社交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对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实施干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干预来减少该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提高其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该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状况。

一、第一次干预

诊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A从不主动和同伴、教师交流、互动。诊断原因为小A尚未掌握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方法,不知如何与他人交流、互动。

解决方案:榜样学习法。选取该班中交往能力较强的一名幼儿(小B,三岁半),将其座位安排在小A旁边。当小B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能力时,如:在游戏活动中主动邀请同伴共同游戏或者成功加入他人正在进行的游戏,并与之产生互动,教师及时给予小B一定的强化,同时引导小A向小B学习。

施行方案:在小A的一日生活中实施榜样学习法,方案实施时间为三周。

结果与评价:(1)在榜样学习法实施的后两周里,小A能够跟随小B一起行动,并模仿小B做出同样的行为,但是不会和小B进行言语交流。(2)小A只跟随小B进行游戏,但和其他幼儿很少有互动和接触,仅仅是作为旁观者,不能主动参与。

二、第二次干预

诊断:在榜样学习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A与小B无言语交流,仅有动作互动。诊断原因为小A语言交流意识薄弱。

解决方案:渐隐法。以询问幼儿的名字为例:教师用非常轻柔的声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等待片刻后,若小A未做出回应,教师就用响亮的声音说出:“小A!”如果小A能做到自然地模仿说出自己的名字,教师便给予一个强化物,从而刺激这种行为的再发生。之后,逐渐减小教师提示的声音,直至教师用正常的语速和语调提出:“你叫什么名字”,且不再提供任何答案线索,小A也能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过程中小A每一次说出名字,教师都及时给予强化。

施行方案: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给予回应时,教师便采用渐隐法对其进行干预,方案实施时间为四周。

结果与评价:(1)小A开始用简短的语言回复教师的提问。(2)这种言语回应仅仅存在于师幼之间,无法推至小A在同伴交往中的语言交流情况。(3)干预模式一直是教师提问,小A回答,教师处于主动的引导地位,而幼儿则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通过这种干预方式帮助小A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提升其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第三次干预

诊断:小A在与小B以及教师等他人的交往中回避与他人的眼神交流,避开与他人的接触。诊断结果为小A具有很高的回避交往动机和较低的交往主动性。

解决方案:塑造法。用塑造法提升小A的交往动机。设定五个阶段目标:用眼睛接触、用动作回应、用语言回应、用正常音量说话、主动和同伴发生语言交流。在这五个阶段中,每当小A做出趋近目标的行为时,及时给小A以强化刺激。每当小A由上一个目标趋近下一目标时,则适时采用差别强化。

实施方案:对于小A较高的回避交往动机和较低的交往主动性,采用塑造法对其进行干预,方案实施时间为十周。

结果与评价:(1)小A开始与他人有短暂的眼神接触,能够用动作、语言来回应他人,说话音量较小。(2)小A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对象固定在她熟悉的三个同伴中,并且与同伴主动发生语言交流的频次较低,平均每天在1~2次。

本次研究在三次干预中,通过观察、访谈、文献等方法诊断行为背后的原因,以相应的策略加以干预,取得了一定的干预效果。从总体来看,本次干预研究对于小A的社交退缩行为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善了小A完全不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的状态,也对干预社交退缩型儿童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思路和帮助。

猜你喜欢

榜样同伴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动机不纯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