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究

2018-11-30蓝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传统文化探究

蓝海燕

[摘 要]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有利于打造文化班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趣味活动与主题实践等途径,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8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他们重视圣诞节、感恩节,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文化的传承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營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爱国情怀。

一、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必然是贫瘠的,一个没有文化意识的学生必然是缺乏认知的。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让学生死记硬背,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模式,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来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了解我国文化的由来、习俗。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但学生并不了解农历,教师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对农历的了解,使学生明白看日历时不仅要看阳历,还要观察农历,了解我国的文化。二是有利于打造文化班级。一个拥有自己班风的班级,凝聚力更强。教师将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打造班级文化,必然会让学生主动融入其中,了解最近有些什么节日,可采取怎样的活动来庆祝。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文化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节日制作一些特色食品,如果我们不学习,这些手艺必然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渐渐消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去学习、去感受,提升自己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策略

1.以人为本,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听一听学生的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打造班级文化,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师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这不仅达到了尊重学生的目的,而且让教师倾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学生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培养严于律己的精神,为班级做贡献。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打造班级文化。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如教师可以将文化长廊分成不同的版块,每一个版块由一个小组负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文化长廊,要求贴合主题,富有创意,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如在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设计中,有的小组通过画一画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表达对父母浓浓的爱;有的学生选择写信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听听自己的心里话……在这样的文化活动建设中,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到父母之爱,懂得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配合,与时俱进。

2.经典诵读,加深班级文化底蕴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国学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在阅读时,我们仿佛跟随着历史人物的步伐欣赏我国的变化。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乐学意识。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诵读国学经典,加深班级文化底蕴。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每天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与学生一起诵读。诵读国学经典不一定只采用文字诵读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在诵读《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与学生一起将这首古诗唱出来,再配上适当的节拍,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趣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每天课前的五分钟作为班级的国学经典分享时间,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看了哪些国学书籍,并说说自己的感想。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国学经典,领悟做人的道理。如有的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感受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就像每次做完试卷要认真检查一样,检查了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不检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学生稚嫩的话语中,我们发现国学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使学生成为懂礼貌、好学的好少年。

3.趣味活动,感受班级文化趣味

多元化的班级文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趣味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洗涤心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教师可以打造书法角,让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书法创作,在一笔一画中体会我国书法的精髓;打造乐曲角,让对我国古典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开设八锦缎课程,让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强身健体的方法……在班级中,教师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趣味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丰富课余生活,受到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让班级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4.主题实践,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开展包粽子的活动,让学生分组准备材料,使学生学会包粽子,掌握一项传统文化技能。这样的活动不再是听、看,而是真正让学生动手做,使学生在做中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这样的实践,班级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趣味活动与主题实践等途径,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琼.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2] 靳青.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7(12):127-128.

[3] 程红勇.经典古诗词诵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推行与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99-99.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传统文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