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果园的诗和远方
——记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深度觅踪家炳精神之旅”

2018-11-30王宏轩陈依婷

中小学德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家炳青果老先生

◎王宏轩 陈依婷

在中国江苏的一隅,有一条千年古巷坐落在美丽的龙城——常州。一条长街伴着一条长河,给常州城留下了仅存的江南原生态——“小桥流水人家”,给常州人留下了仅存的一处发思古之幽情、寻先祖之遗迹的旧地。青果巷,这条长仅数百米的街巷,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荟萃了数不尽的人物精英。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就坐落在这样的文化古巷,孕育出一批批优秀的青果学子。

自2004年9月更名为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学校就一直与田家炳基金会保持联系,并在相关课程活动的推进上保持密切交流。2012年4月,学校更名为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自此独立为一所三年六轨制初中学校。在迷惘的追寻中,在困惑的思索中,青果园的全体师生迎来了第一届“田家炳事迹寻访之旅”。

探索路——且行且思考

学校从2013年起至今,总计25天,250人次,历经5个酷暑,跨越6000多公里,完整进行了5次“田家炳寻访之旅”。五年来,寻访之旅小分队怀揣着青果文化,跨越地域的鸿沟,来到美丽的大山深处,田家炳老先生的故乡——大埔县。

1.追本溯源——花落何处

走在客家山村小道,跟着太阳的步伐,聆听秧田水牛的哞哞声,伴随着点点好奇与神秘,我们走进家炳先生的故居——拱辰楼。踏着青石板台阶,跨过高高的门槛,迎面而来的是占地264平方米,砖木结构的二进院落殿堂式, 坐南朝北,前屋后楼,古朴而典雅。屋前田畴满廓,可远眺隔河村庄,视野开敞。更有先生的手书对联:

诗礼本家传但期祖训是遵,报国利民知有责;

楼台原世守难得高朋枉驾,拱辰万卷倍添光。

这不禁让人想起田老先生家中总挂着一副名家用楷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这是他幼时的启蒙读物。此篇格言有关人格修养的精义,终生陪伴着、引导着田老先生,让他成为一个品德至美,朴实高尚的人。而他亦用此一直教导着自己的儿女,代代相传。正如他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们座谈时所说:“这篇文章如果你读得懂,本身觉得好,一生几十年都会快乐!”

2.缘起学堂——人生轨迹

为深入了解,一行人来到田老先生的母校——大麻中学。作为一座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的校园,大麻中学不仅因其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办学效益而远近闻名,更因它淳朴而敦厚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走进田老先生当年上课的教室,看到一排排破旧的木桌椅,生活在小康社会的孩子们感受到一次次的冲击,感慨着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能造就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抢坐田老的课桌,涌现出一股追“星”的热潮。同样是具有90年历史的学校,常州田家炳初级中学和大麻中学在一次次的接触交流中碰撞,迸出闪耀的火花。

在大埔县,一行人也来到田老先生资助的田家炳小学和家炳一中,在校领导的热情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校史馆等,感受到田老先生的教育情怀。

3.品客家文化——从“楼”开始

粤闽交界的偏远山区,发展缓慢,却遗留了不少客家传统风俗及历史建筑,诸如花萼楼、泰安楼,当青春的气息在历史沉淀中蔓延,古老的秘密逐渐显现。不同于江南小院的优雅别致,客家古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徜徉在古老的楼宇间,想象着在这生活的人们,思绪也随之回到了过去。

4.思客家历史——望三江交汇

广东大埔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交汇处的三河坝,静静地矗立着一座中山纪念堂,这是孙中山的挚友、被尊称为“国叔”的徐统雄于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而建,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滚滚而来的江水带来阵阵凉风,似当年骁勇善战的战士们吹起号角,展现飒爽英姿,拉开了一幅幅辉煌而秀丽的历史画卷。青果学子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先辈们的光辉战绩,感受那浓浓的保家卫国之情,不禁涌现满腔激情,许下自己报效祖国的誓言。在当下和平发展的新世界,青果学子们必将抓起笔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自己的誓言,努力成为立身以正的善良公民,立志致远的终身学者,立功为国的业界精英。

五年来,学校五次寻访共计师生250人次,他们对此也是深有感悟。

大麻中学是田家炳先生的母校。在校园中漫步,你便可以发现,这儿并不富裕,他们这里的操场不是塑胶的,更不是草坪的,只有一层黄土,他们的篮球场是水泥的,上面虽然有男生在打篮球,但他们都赤着脚。再看看我们自己的脚上都是名牌。我感受到了大埔县的贫穷,更明白了田家炳先生做慈善事业的原因。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取以后能像田家炳先生一样,有一番大的作为,去捐助那些想读书的人。(2014级 洪伊乔学生)

身为常州田家炳初中的一名学生,在参观了几所同样由田老出资建造的学校后,我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有了这么一位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老人,才有了现在的我们。在寻访之旅的尾声,我们再次回望田老的生命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田老生命轨迹上刻下的文字――履仁崇义、明德卓行、博爱奉献、敦品励学、不求闻达!(2015级 钱欣蕾学生)

田家炳先生是香港一位企业家和慈善家,他老人家捐资建筑了180多所学校,家炳第一中学和田家炳小学就在其中。步入校园,我们听到了孩子们坚毅不屈,不负众望的诺言,他们就像田家炳老先生一样,努力拼搏。他们战绩累累,分分毫毫都在“龙虎榜”上体现。(2016级 钱奕轩学生)

为期五天的夏令营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五天中的前两天,我们去了田家炳小学,田家炳老人的母校——大麻中学,以及他的祖居:拱辰楼。从这些地方,我看到了田家炳先生对学生的重视与关心,看到了他对母校的报答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知道这些以后,我更加敬佩田家炳先生。(2016级 钱雨欣学生)

2015年8月,我们带领学生赴广东大埔寻访田家炳事迹,我们来到家炳先生的母校大麻中学,细细寻觅着先生发奋读书的痕迹;在他的祖居拱辰楼领悟着先生优良的家风与先生的反哺之义。田老先生不分界域地举办善业,关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贵情操,更是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无限感激。这次寻访,也让我对教育工作进行了重新的审视,田老先生的可贵品格也将永远激励我努力成为一名真正为学生着想,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老师! (赵莹老师)

思融合——圆青果文化

世界那么大,想出去走走却不容易,但当青果人归来时,散发的精神光芒却照亮了青果园的每一个角落。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以提供全人格教育为己任,培育立身以正之善良公民、立志致远之终身学者、立功为国之业界精英”为办学使命,努力做到“一果一世界,千果千芬芳”。这样的青果德育培养目标与田老先生身体力行的处世精神不谋而合。

1.立身以正之善良公民

田家炳先生平生修身立品,己立立人,对德育尤为重视。他博爱奉献、敦品励学、乐善好施、钟情教育,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学校,总计达170余所,被誉为“百校之父”,深受世人钦佩!也是青果学子们为之学习的楷模。他的善举让青果园师生深深感受到了“善良公民”的内涵所在。

2.立志致远之终身学者

《治家格言》是田老先生幼时的启蒙读物。其父亲玉瑚公在他识字阶段,便把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而清初学者朱柏庐的这篇格言共524字,通俗易懂,易学易记,玉瑚公也不急于求成,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正是父亲这样的谆谆教导,90多年过去了,田老先生对这篇格言仍然能倒背如流,也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作为教育者,我们所追求的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我们希望青果学子们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为此终身奋斗,终身努力,终身学习。

3.立功为国之业界精英

还记得田老先生在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道:“同学们,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史,可是在近代受尽了欺凌,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受西方列强践踏,是屈辱的历史。中国没有地位,国家不富强,个人还能有地位吗?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科技、经济、文化。而这一切的根本在教育,教育使愚昧变开化,使落后变进步”。[1]他还语重心长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中国内地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社会道德的教育。所以在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正是因为田老先生知道,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是民族的根本,所以他每到一处都不忘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孩子的发展。青果园的颗颗青果不一定都是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学校,但是我们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青果学子们都能秉承这样立身为国的精神,在各行各业发光溢彩。

追发展——创新校本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每一次的寻访之旅总能给人不同的震撼。而田家炳精神与特色校园文化的融合,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青果学子们在一次次的游学中感悟,在交流和分享中传承。在此引领下,我校不仅开展“田家炳寻访之旅”系列活动,还在其它各领域带领全体青果学子们感受家炳精神。

1.开创特色校本课程“田翁启智”

目前,学校在第四轮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正在逐步完善适应田初中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的“青果VIP”课程图谱,其中“拓展性课程”与“量身定制课程”的打造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我们期待,通过“向田老学习”这样富有感召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范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深度唤醒每一个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每一个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2]

通过梳理和整合,最终我们的校本课程由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专任老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共同执教的课程。在前期问卷调查、网上调研等基础上,我们建立起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人才资源库;根据师资力量配备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我们进一步设计、选择符合校本实际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对志愿者进行筛选、培训,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毕竟,课程的独特价值往深处说,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得更加明显。[3]

在这样的平台上,结合家炳精神的特色,学校着力打造“田翁启智”校本课程。通过选取田老先生自传《我的幸福人生》及云南师范大学编著的《名标星座的田家炳》的内容为素材,借鉴友好学校,如大埔县大麻中学、家炳一中和家炳小学的独到经验,以及网络资源和汇编相关田老先生的事迹,我们正在探索和创新从“田翁精神”出发的校本课程形式,积极尝试BYOD项目和信息化在此课程上的运用,从而达到更快更高效的了解感悟行动。在课程教学方面,学校则着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制作微视频和数字故事,铭记田翁初衷。

2.创新团校课程

团员的培养是中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团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基本目标是增强团员意识,即增强团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意识,正确参与团内与社会管理监督的民主意识,团员权利与义务平等一致的意识,遵守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法制意识,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其中,加强团员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团员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带头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田老先生就是现实中的“活雷锋”,还记得大埔县的街头,到处可见的家炳中学,家炳医院,家炳大楼等,无处不是他的身影。此外,田老先生还在全国各地捐资建学,甚至将自己住的唯一一栋别墅卖了捐给基金会帮助更多无法上学的孩子们。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正能量的方向,团课学习课时之一以田老先生无私奉献的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开始了解,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青果园里的新新团员们正需要这样强有力的指引,开创属于他们的辉煌。

3.青果雏鹰义工联盟

秉承田老先生爱心奉献的精神,青果学子们努力争做志愿者,加入青果雏鹰小分队,让爱善在青果园飘香。为进一步规范义工社管理制度,创新义工活动形式。目前青果雏鹰义工社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爱心义卖、社区送春联、看望孤寡老人、慰问退休教师、学校大型活动义工、到公园街道清扫护绿等。2013—2017年,爱心大使还带着全校师生的慰问来到大山深处的金寨中学、双石中学、甚至远赴新疆青海等地,为那里的孩子奉献上我们的爱心,使得那里的教育教学因为我们发生了改变,相信涓涓细流终将汇聚。虽然没有像田老先生和基金会的帮助这么大,但青果学子们力所能及地献出爱心,也是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心中有善良、双肩有担当”。青果雏鹰义工小分队将继续学习田翁精神,将此传承下去。

“田家炳事迹寻访之旅”系列活动不仅是青果园的特色主题活动,更是精神内涵、核心素养、特色文化、课程构筑的抓手,我们将继续秉承田老先生博爱奉献,敦品励学,乐善好施,钟情教育的情怀,围绕“一果一世界,千果千芬芳”的办学理念,创建更有特色的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魅力花开!

猜你喜欢

田家炳青果老先生
游于艺 成于戏
——徐州市青果小作家基地简介
绿洲里的老先生
100万只猫
天上有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算卦
田家炳
中国百校之父
梵高的花
你能买到快乐吗?
镜子里长出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