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11-30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动手三角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中心小学 李 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动手实践操作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鼓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强化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有人说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动手操活动来让学生感知数学,如“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知识殿堂,提供实践体验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平台,从而达到强化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动手裁剪出老师所提供的图形,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接着,要求学生借助所有的三角形拼出长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平行四边形,从三角形的面积的理解出发,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深刻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强化了思维能力。

二、开展数学实验,激活学生思维认知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经典性实验理论中指出,操作的过程可以让思维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忽视了数学实验的开展,从而导致数学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同时也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单调乏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从注重实践操作的角度来想办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让他们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认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计算圆锥的体积”中,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教学,那就是由教师演示圆锥体面积计算公式,随着演示的步骤讲解公式的由来,这样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更谈不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而如果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前就准备好容器、沙子等必要的数学实验器材,然后设计好实验步骤交给学生,让学生亲手进行圆锥和圆柱的制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而且能在实验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与思维之间是通过实践连接的,而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感受知识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本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平日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策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把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认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以内的减法”时,就引导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星期日与妈妈带着一百元钱去买衣服,买了一条七十二元的牛仔裤,妈妈该如何付款呢?收银员又该怎样找钱呢?许多学生都有相似的购物经历,于是产生了这样的解题思路:妈妈拿一百元,收银员要找二十八元。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因为能够联系课本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并把这样的认知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真实的实践情境加深了学生的思维认知,从而使减法这一内容在学生的思维认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利用实践强化,促进思维能力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条朴素的真理,那就是一切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数学,而且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知识殿堂,提供实践体验活动,并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升华。

综上所述,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动手三角形数学知识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画一画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