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课堂“意外”,催生魅力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江斌杰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每辆大车意外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江斌杰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是活力四射的课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固然是好,但很多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意外”这一资源,让其成为一个推动学生发展进步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知,延伸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善待课堂意外,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对于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的思想,这就造就了课堂教学中意外的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给学生“说”的机会,并善待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意外,让学生们敢于质疑,主动寻找错误的根源,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证明两个角相等的练习题。学生们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教师选择以此为例题,为学生们更深入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为了节省时间,教师根据题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致的草图,实际上是在证明其中的两个角相等,然而这一草图中的两个角从直观上来说相差很多,根本不相等。在教师和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有了简单的探究分析后,有学生喊道:“老师,根据我们画的这一图形,这两个角根本就不相等呀!”此时,教师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对待课堂中出现的这一意外。于是,教师向这位学生提问:“为什么从直观上看是不相等的,而我们证明之后却是相等的呢?是题不对吗?还是我们的证明过程有问题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在教师一系列的追问下开始了思考讨论。学生们顺着教师的问题,重新审了一遍题,发现并不是题出错了,又重新整理思路,思考了一遍证明过程,发现推理证明的过程很合理。这时,有一名学生很小心地说:“老师,是你画的图不标准,题中给出∠A是30度,但明显老师你画的∠A大于了30度。”之后,教师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你的表现非常好,希望其他学生可以向他学习,要敢于质疑老师,有自己的思维。这也告诉我们,准确的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猜想、验证,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不要出现老师这样的失误。”

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巧对学习意外,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巧妙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亮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捕捉学生学习亮点的同时,还应注重巧妙地应对学生在课堂中所出现的意外,抓住机会,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学校准备组织52名学生去郊游。学校选择了两种车型:大车和小车。其中,每辆大车的载人数为12名,每辆小车的载人数为4名。每辆大车的租金是70元,每辆小车的租金是30元。这个学校要怎样租车才能使所花费的租金最少?这时,有一位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于是,教师抓住机会,马上让他来回答。生:我通过思考,发现学校可以只选择用大车,可以只选用小车,也可以两种车都选用。此时,教室里出现了细小的笑声,这位学生也瞬间感到些许难堪。此时,教师立即说:“非常好!你得出了三种方案,你能为大家具体阐述一下你的这三个方案吗?”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并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大车,那么就是52÷12=4.3,这样需要5辆大车;如果只是小车,52÷4=13,也就是需要13辆;如果两种车都有……这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了。此时,教师对其进行肯定,并主动让学生们就这一想法更深入地去思考这一问题。

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应对学生的意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巧借学习意外,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应对这些错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意外,并借助这些意外,让学生触及知识的本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时,首先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解不等式3x+6>3,学生们便根据自己以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经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很快,学生们就都得出了结果“x>-1”。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等号变成了不等号,我们不需要再学一遍了。”此时教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又给出另外一道练习题:“-3x+6>3”,很多学生利用同样方法得出了“x>1”,教师并没有立即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很快有学生意识到这一结果是不正确的,如将x=2代入,不等式不成立。这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不等式方程与等式方程是不同的,并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意外出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源头,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习意外,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这些意外,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催生魅力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每辆大车意外
大车拉小车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引流”——没有“人”的乡村振兴可能陷入“小牛拉大车”
灵活思考多种方法
送水
汽车牌照
5.1次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曾参杀猪
一起坐上我的大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