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

2018-11-30青海省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马成林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课标函数新课改

青海省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 马成林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的观点与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观念大致相同,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如何设计出有效性的问题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1.提出的问题太随意,无针对性

高中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习气氛,避免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很多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都比较随意,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精心设计。例如常会采取“二选一”“四选一”的答题形式,让学生在几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因为不是考试,学生往往会随口答一个。又或者是问一些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学生无需经过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乏针对性,没有提问价值。

2.提出的问题太泛滥,无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透,认为探究活动就是要提更多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不知过多的、浅显的问题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预设问题过程,占用时间,抓不住教学重点,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忙于应付问题,思考不足,对知识掌握不透。这样看似热闹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

3.提出问题太浅显,无实用性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活跃的气氛,往往会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问题。例如函数的基本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圆的方程等。诚然,这样的提问学生无须经过思考就能轻松回答,但由于问题太浅显,缺乏实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这样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问题有效性的策略

1.抓重点、抓难点进行问题设计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在这两方面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突破难点,把知识掌握透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重点是对函数基本性质的掌握。在教学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进入提问环节:函数y=x2的图象在y轴右侧是上升的,如何用数学符号来描述此种“上升”呢?函数y=x2的图象在y轴左侧是下降的,请概括出减函数的定义。学生逐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分析,在探索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采取类比法,概括出了减函数的定义。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进行思考、探索、消化、理解,从而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2.抓过渡、抓关键进行问题设计

高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很强,往往是上一节的内容紧扣着下一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又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奥苏泊尔就认为当学生能够把教学的知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学习便会变得有意义。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进行同化和顺应,最终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事先学习过的函数与方程的知识,设计出如下问题:“假如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1.每天40元。2.第一天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10元。3.第一天0.4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翻一番。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为什么?”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这样的问题设计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函数及方程,其次要会建模,最后要会应用。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函数和方程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3.抓混淆、抓运用进行问题设计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非常多,各知识点的概念、含义、内涵等学生很容易混淆,再者,由于学生思维定式或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偏差,容易造成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同一类问题永远弄不明白。教师要以学生容易混淆处为切入点,设计有效性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困惑,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求最大(小)值时,学生容易忘记考虑定义域,造成解答错误。教师在针对这一问题设计问题:“抛物线y=2x²-5x+6有最__值;y=-3x²-5x+8有最__值。”学生判断:当a>0时,二次函数有最小值;当a<0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这样,学生就会在以后的解题中充分考虑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多思考、探索、研究,要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问题的有效性,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充分,对知识理解更深刻,知识应用时更得心应手,融会贯通。通过有效性的问题设计,实现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函数新课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