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思维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2018-11-30陕西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赵院娥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学数学思维

陕西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赵 青 赵院娥

一、引言

陶行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在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引领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教育要素为顺应时代的潮流,正在逐步摒弃其暴露出来的弊端。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教育新生态,为中学数学课堂引入新资源,如慕课、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公开课、辅导资料、作业题库、解题应用等,在这些教学资源的冲击下,中学数学课堂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任务也会相应改变。

二、“互联网+教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1.“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可以解释为“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其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

2.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及利弊

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整个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处于一种僵化的被动状态,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教学很难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教材、教参、教案是教师与学生的不变真理。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这些能力往往被忽略,知识的传授仅限于知识本身,缺乏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人文精神的关怀,考试成绩也一直是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和班级更因学习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提高数学成绩就该做题海战,合作探究形同虚设,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互联网+教育”思维下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的教

互联网与传统数学教学的融合势必会给线上线下的老师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线上线下应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培养知识力;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培养思维力;怎样去改造,培养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要获得知识必须经历亲身探索的过程,以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为目的。在角色与重心的互换下,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组织引导数学学习。

第二,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与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数学知识素养,灵活教学,使教学深入浅出,彻底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

第三,教师需要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会常用到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视频教学,需要教师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其他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软件。对于中学数学的重难点,利用慕课、微课等平台,课堂上由老师统一播放或者教师汲取宝贵的经验后变成自己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传授给学生,或者教师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渠道将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依据个人具体情况在课后选择学习。大容量、快捷、生动的教学信息将课堂无限延伸,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这样的数学课堂更具灵活性。

第四,教师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教育终端,汇集海量教育数据,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制定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精准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数据发现真实的学生。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只是看数学成绩,还要注重数学学习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分析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过程性学习。通过评价体系的数据分析反馈给学生、老师和家长,各方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2)学生的学

网络使学生摆脱课堂的桎梏,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有选择地听重难点,对于疑难点,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资源再学习重复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能力提升,听名师讲重难点,实现个性化学习,自由选择学习过程中自己的盲点和感兴趣的知识。在互联网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也可以向其他老师咨询,为自己提出合理的建议,让整个学习过程“活”起来。

4.“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中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与中学数学融合,会带来诸多好处,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问题。

(1)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让人产生距离感,缺少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会弱化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需要师生合作完成的任务以及一些数学问题传递的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会因网上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被忽略,有些学生还会将网课与现实课堂进行比较,对老师进行错误的评价和定位,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形成。

(2)学习过于碎片化,难以保证学生的专注度和学习的系统性

零碎的学习时间和知识,便捷的信息传递,导致很多学生懒于思考,对网络现成的知识形成依赖,不能加工成自己的知识。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梳理能力较差,很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学数学涉及面广,代数与几何穿插起来,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知识结构环环相扣,难度有所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了然于心,融会贯通,解题要做到入题快、方法简单、会举一反三。碎片化的学习很难保证系统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往往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就结束了,难以保证深度学习。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中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抓不住重点而迷失自我。

三、构建“互联网+教育”思维方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构建“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1.要建立完善的中学数学学习资源库

根据教材内容,规范课堂授课方式,制作合理的中学数学教学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借鉴各种优秀课程视频等;要向学生介绍各类初等数学学习软件,并介绍下载方式,以便让有条件的学生自觉借助互联网软件进行学习;要建立模拟考试平台,丰富在线题库的内容;要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源,完善个性化的资源库,为“互联网+教育”下初等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要建立答疑、交流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纳入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自行上网寻求解决方法。学生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自行发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提供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这并不是说互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合理适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教育”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利弊共存,在适应科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我们更要冷静对待其带给我们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互联网+教育”给各个教育要素带来的变革,尤其是中学数学在这一变革下的转变。同时,我们要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去发展现代化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方法。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中学数学思维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