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主体小学生探究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谈 静

当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督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要求,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与成长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性,并且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针对小学生学习阅历浅、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如何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这仍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并且反思的问题,本篇文章也将就这一实际课题展开探讨。

一、创建学生小组,促进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相比于代表着课堂权威地位的教师,小学生群体更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那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借这一学习模式督促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这一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学习小组能够拥有一致的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小组分工更能够加强学生小组的学习效率,而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够带给学生充分的自信,进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高效探究的意识及习惯。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教师不能够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而是应该尝试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如剪纸,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空间,由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创作,借动手实践的环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对称图形的魅力,与此同时,这一形式也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中,进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展示出来的优秀作品,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

二、转变教学角色,体验新型教学模式

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要求下,教师不妨尝试与学生互换角色,借此方式来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教学体验。只要教师能够选取恰当的课题时机,这一教学模式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来。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师生关系,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有些困难,因此,教师不妨将课堂角色互换作为调整师生关系的第一步,通过互换角色来帮助双方感受对方的体验,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督促学生积极地调整心态,并进行备课,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督促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而在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这一新鲜的教学体验的实际作用,通过及时的课堂总结与交流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三、鼓励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目标的思考中,教师不能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通过鼓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并且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或是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反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事实上,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难免会插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转变观念,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

例如,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那么教师不妨尝试带领学生通过实际情景的感受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植树问题”为例,学生往往会碰到如:封闭、不封闭路线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等问题,在实际的学习中,这些概念理解对于学生而言稍显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现有资源——教室的布局,如课桌坐人、排队等类似的情景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探究。

四、结合实际情景,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的提高,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理应积极结合实际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势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而联系生活情境则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也才应该是教师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由学生利用圆规进行画圆,从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印象,即圆上的任何一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这个距离即我们所说的半径。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这一规律,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自制圆规,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下,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调整与改革,教师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形式进行完善与补充,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特性,不能因为学生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就忽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来进行学习与实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高效、趣味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从中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主体小学生探究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设问引导探究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