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铸创新发展新引擎

2018-11-29陈星

群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扬州载体实验室

陈星

创新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一个都不能少。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遵循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科学理顺市场和政府关系,管放结合,充分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手协调,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司其职、互为配合,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融合“产业链+创新链”。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技术创新前沿,不断培育催生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发展。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汽车、机械、软件、新能源、新光源等重点产业链,针对市场需求,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突出关键技术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产业不断“调高调优”。

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精准研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科学等前沿技术,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集中度高的细分领域。依托重点科创园区和产业基金,开展专题招商,实施“高技术领航行动计划”,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部署实施前瞻性研发项目,大力发展微机电、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聚力“新征程+大市场”。打破阻碍创新要素转移集聚的壁垒

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同时,进一步打破条块壁垒,建设专业化的技术市场,助推市场主体与科研成果有效衔接。

构建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桥梁。组织“行万里征程、訪百强名校”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扬州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与清华、上海交大等全国排名前十的理工科院校及中科院、中关村两大科技高地开启“10+2”模式的紧密合作,开拓30余条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不断汇聚高端创新资源。

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通技术供需双方沟通合作的渠道。按照“线上线下结合、展示交易并重、平台团队共建”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建成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造家门口永不落幕的技术产权交易会,并先后创成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和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区分中心。

嫁接“公共平台+专业运营”,提升创新载体发展水平

创新载体平台是扬州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扬州大力推进科技产业综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益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同时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和市场化管理机制。

一方面,主动打造多层次公共创新载体平台。由政府出资建设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人才公寓和综合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大力发展以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室为载体的“三室经济”,打造“竖起来的科技产业园”。现已建成420万平方米科技产业综合体,为2000余家科创企业提供入驻优惠、资金扶持,以及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高校院所不愿做、单个企业做不了”的领域,为企业提供应用服务。

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专业团队和市场机制。坚持“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积极引进中科创先、菜根科技等知名运营机构和团队,吸引关联技术、人才、企业等资源向创新载体平台集聚,着力提升科技综合体和产研院、技术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水平。坚持“用市场绩效评估载体发展”,将运营管理绩效考评与运营方收益、租金紧密挂钩,充分调动运营方的积极性。

突出“普惠激励+重点布局”。构建主体活跃、功能完善创新体系

激励初创期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大中型企业和创新骨干企业通过创新做大做强。同时,围绕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科研,加强战略布局和政策扶持。

一方面,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梯次化培育创新主体队伍,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对入库培育企业给予相应梯次的政策支持,对研发投入前十强、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给予重点奖励。

另一方面,重点布局高水平实验室建设。面向未来发展,把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作为扬州科技创新的“命根子”。聚焦实验室建设运营,出台专门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扬州所在院校和创新企业规划新建一批实验室,招引一批大院大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扬州设立地区分实验室。鼓励实验室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吸引和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为扬州创新发展提供永续不断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扬州载体实验室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扬州的夏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