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火灾危险性及安全管理研究

2018-11-29许兰娟

山东化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消防工作火灾事故宿舍

苑 洋,许兰娟

(滨州学院 化工与安全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1 高校宿舍火灾现状分析

火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但是火源一旦失去人的控制,发展蔓延就会成为火灾。火灾能够毁坏财物,对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伤害人类生命,破坏生态平衡,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用电设备的使用率高,且社会上还使用着部分不安全的电器设备,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较大的隐患,2007~2010 全年每年的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数据统计见表1。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07~2010四年内,我国火灾起数都在十万起以上,受伤人数也达到数百人,这说明我国目前的火灾安全形势严峻。

在以上火灾事故中,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占了较大部分。据统计,2007~2010 年全国高校共发生火灾 13000余起,死亡 200 余人,伤1000 人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1.6 亿元。2011 年我国共接报火灾 12万余起,间接财产损失 近19 亿元。火灾事故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正常学习、研究等活动,高校消防工作十分严峻。

本文对 2000 年以来,全球高校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及主要原因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0 年以来国内外学校典型火灾事故[1]Table 2 Typical fire accident in schools at home and abroad after 2000

表2(续)

从统计的案例看出,高校火灾事故大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2-3]:

第一,电气火灾事故居多。违规使用热得快、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造成的火灾事故都属于电气火灾事故。由于冬天寒冷、高校实行定时断电制度等原因,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现象在宿舍内很普遍,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第二,人为因素的引发。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个人习惯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如随手乱扔未熄灭烟头、在安全紧急出口随意堆放物品等。

第三,着火的原因较复杂。高校火灾事故的发生,不只是违规用火、用电而引起的。对于从事化工、易燃易爆科研等领域的学校及系院,实验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且存在不规范使用、储存药品,从而火灾发生原因较为复杂。

2 高校宿舍火灾对策措施

2.1 技术措施

建筑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建筑火灾都是由于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引起的。目前,在建筑中为了减轻结构自重,使建筑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装饰的可燃易燃的材料和装饰物品,增大了建筑火灾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2017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对以下装修材料提出了具体的防火性能要求。

(1) 顶棚装修材料,在房间和通道墙壁上的贴面材料;

(2) 吊顶材料:嵌入吊顶中的导光材料;地面上的饰面材料;以及用于绝缘的饰面材料等;

(3) 墙面装修材料:固定或悬吊在墙的装饰画,雕刻板、凸起造型图案等;

(4) 地面装修材料:布置在地面各部位的地板,地毯,涂料等;

(5) 隔断装修材料:可仲缩滑动和自由拆装的隔断;

(6) 固定家具:大型的笨重家具,这些家具一般是固定的。如收银台、酒吧柜台等,有些布置在建筑内的轻板结构,如货架、档案柜、展台、讲台等;

(7) 装饰织物:窗帘;家具包布、床罩等纺织物品;

(8) 其他装修材料。

2.2 管理措施

2.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做好消防工作的根本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对消防制度进行严格落实,才能做好高校的消防工作。制定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对大功率电器等用电设施的使用进行严格规范。由于在高校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等用电设施这类现象非常普遍,且引发的后果严重,因此,对用火用电进行规范应是高校制定消防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

第二,安排管理人员对宿舍楼宇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查。安全巡查包括违规用火用电情况,安全指示标志、安全应急照明灯是否完好,安全楼梯、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整无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等内容。

第三,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包括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性,对违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电器应予以没收,并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分,取消该宿舍评定优秀宿舍的资格。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严格保证规范用火用电安全。

2.2.2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要做到宿舍消防管理综合全面性,除了要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还要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高校的保卫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都是消防职责相关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对消防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有效地落实各项管理监督工作。

2.3 教育措施

安全教育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即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

2.3.1 安全态度教育

首先要使学生拥有火灾防范意识。在高校中,由于火灾的偶然发生性,在客观上很容易淡化学生对火灾隐患危害的正确认识,麻痹学生心理。尤其是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吸烟等现象十分频繁,这些行为大都是由于在校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进行安全态度教育,目的是从根本上使学生对于火灾的危险性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2.3.2 安全知识教育

高校要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建立严格健全的安全工作制度,将它作为基础教育学科进行安排、落实。消防科普是一门生命技能科学,因为生命重于发展,所以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其表达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消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及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相应效果,要利用学校教学这个特殊的平台,对学生的消防素质、法律和知识科普的教育培训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知识教学,达到“以一带十”的教育目的,最终能够达到每一个高校学生的自我宣传、自觉提高安全消防意识的教育目标[4]。

2.3.3 安全技能培训

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并不等同于面对火灾时就能够把储备的消防知识变成实际消防操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要实现学生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逃生、互救行动,就要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面对火灾时做出正确的应对之法。

教育、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的职责,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高校内推动消防教育,高校在教学教材、课程安排等方面要多听取公安消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目前消防培训中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状,努力实现全社会重视消防教育、关注消防教育的局面,要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技能培训,比如进行消防主题演讲、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主题班会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技能进行培训。

落实到具体来说,即可对火灾扑救、逃生、互救等技能进行培训教育,包括:发生火灾时,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火灾及时进行扑救,并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发生大面积火灾时,应遵循自救后互救原则,及时扑救并报告,宿舍楼宇管理人员和学校保卫处人员要组织学生有序撤离,保证道路通畅,保证撤离时不挤压、不堵道、不跳楼,并要迅速报告有关领导。

综上所述,安全制度、知识、技能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三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宣传。如组织消防主题例会,例会可包括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如何逃生、如何进行紧急救援等多个方面,还可以对火灾危害进行讨论。

3 结论

高校安全消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学生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负责。随着高校的飞速扩招和发展,消防工作将面临更大的难题和情况,要不断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只有各级领导、师生、员工紧密的配合工作,学生加强自身的安全技能掌握和实践,学校还要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校消防工作和防范火灾能力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总的来说,只有将学生宿舍的安全作为学校消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并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管理,对火灾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消防工作,可以为高校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消防工作火灾事故宿舍
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研究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热得快炸了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重视消防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学校到底是谁的
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来我省检查消防工作
浅析如何筑牢农村消防工作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