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杞新害虫小长蝽发生为害情况的初步研究

2018-11-29谢玉峰安洪涛廉永飞

农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若虫枸杞成虫

谢玉峰,张 晨,浦 俊,安洪涛,廉永飞,刘 岩

(宁夏天士力枸杞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中卫755000)

0 引言

枸杞是名贵中药材,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药用历史[1]。枸杞产业是宁夏自治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目前种植面积约60000 hm2。枸杞上病虫种类繁多、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频繁[2-8]。蝽类为半翅目的昆虫,在中国已记录的种类约3100种[9],很多都是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其寄主范围广泛,已报道有50余科200多种,包括棉花、小麦、枣、葡萄、水稻、樱桃、苹果、茶树等多种重要经济作物[10-14]。蝽类害虫的为害性和扩散能力都很强,在适宜的环境下种群能迅速增长,常区域性暴发和成灾。枸杞上的害虫蝽类主要有黑盲蝽Lygussp.,三点盲蝽Adelphocorisfasciaticollis等[15],刘爱萍等[16]对内蒙古枸杞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调查时发现这2种盲蝽同时为害枸杞。

小长蝽Nysius ericae(Schilling)属长蝽科Lygaeidae,小长蝽属 Nysius Dallas[17],目前,在宁夏还未见在枸杞上危害的报道。在已有的报道中,小长蝽主要为害高粱、栗、桑树、甜瓜等,分布在江苏、江西、云南等地[18-2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欧洲、伊朗、俄罗斯等[20]。

国内外对小长蝽的生活习性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甚少,主要是一些初步的田间调查,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其在枸杞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明确小长蝽枸杞的种群动态,以期为枸杞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7年7月1日—8月25日。调查地点为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湖枸杞基地(N37°31’56’,E 105°8’10”),调查面积约为1.48 hm2。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品种‘宁杞7号’,为3年树,土壤为沙壤土。

1.2.2 捕虫网 网口直径约0.35 m,网深约为0.6 m,手柄长约1 m;10 mL的离心管,游标卡尺,医用酒精,显微镜等。

1.3 种群动态调查方法

目测法:早晨7:00露水未干时观察,此时小长蝽活动能力较弱,有利于观察。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共调查100株,采用目测法开展小长蝽种群数量调查,记录枸杞树上的虫数;由于小长蝽成虫易受惊而飞走,如果植株已经被触动,则跳过选择调查下一植株,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1.4 统计分析

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作图;运用SPSS 19.0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情况

表1为枸杞基地小长蝽发生为害高峰时的情况,发现7月15日小长蝽为害数量最大,其调查结果为成虫3.8头/株,若虫1.2头/株。

表1 枸杞基地小长蝽发生为害高峰情况

2.2 为害症状

小长蝽成虫和若虫群集主要为害花蕾、果实等,亦可为害叶和嫩枝。嫩枝受害后出现叶片稍微卷曲,变小(见图1a)嫩叶被害后开始形成褐色小点,之后呈白色斑块(见图1b)。花梗受害初期出现褐色小点,之后黄化,引起花蕾坏死脱落(见图1c)。为害幼果引起果实畸形、缩小(见图1d)。

2.3 形态特征(见图1e~g)

2.3.1 成虫 雌虫体长3.8~4.1 mm,宽1.8~2 mm,雄虫体长2.8~3.0 mm,宽0.9~1.2 mm,头部棕褐色,触角4节,着生于两复眼之间,中间两节红褐色,第1、4节颜色较深,褐色。植食性刺吸式口器。前胸背板污黄色,近前缘有1条黑色的横带,其后的小盾片为黑色,有些成虫的两侧各有1个黄斑。前翅革质区灰黄半透明,翅脉上有褐斑,膜翅区透明无斑。雄虫腹部黑色,而雌虫腹部中央淡黄褐色。

图1 小长蝽对枸杞的为害症状、小长蝽形态特征、部分生活习性图

2.3.2 若虫 跟成虫形态类似,虫体较成虫要小,虫体颜色较成虫要浅,1龄若虫第4、5节没有椭圆形大斑;而2龄若虫第4、5节有椭圆形大斑,为若虫的臭腺;而3龄若虫出现翅芽皱形,中胸小盾片开始出现;4龄若虫前翅芽遮住后翅芽,后翅芽末端外露;而5龄若虫几乎与成虫形态几乎接近,后翅芽末端不外露。

2.3.3 卵 黄色,长椭圆形,大小0.4~0.8 mm,产在枸杞果柄的植物组织内。

2.4 生物学特性

参考前人在桑树上的调查以及室内饲养观察,小长蝽的生物学特性如下:

2.4.1 田间发生情况 调查发现,小长蝽在枸杞上成若虫出现的时间在7月1日左右,7月15日为其发生的高峰期,8月1日小长蝽发生数量下降可能由于7月26—30日下雨的影响。在田间观察中,小长蝽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同时存在,其在枸杞上的年发生代数、各虫生育历期及其越冬状况等需进一步研究。

图2 小长蝽在枸杞上不同日期的发生量

2.4.2 生活习性观察 小长蝽喜欢在枸杞树丛向阳面活动,行动活泼,人一经过就飞走,以晴天无风高温时活动最旺盛。雌雄交尾时呈180°,两者可一起移动,受惊时也可分离,其产卵在枸杞的果柄上,形成明显的产卵孔。下雨天行动不活泼,一动树枝就落下,呈现假死的状态。枸杞地旁的杂草丛也能发现它的踪迹,发现其取食野苍耳等杂草的花序。在枸杞地间,小长蝽也主要为害枸杞的花蕾(见图1h~j)。

3 结论与讨论

长蝽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大类群,据Slate记载,世界已知4248种,其中许多是农林业种植生产上的重要害虫[21]。长蝽类的害虫食性很广,有的长蝽类害虫可以为害数10种乃至上百种的植物,使其防治难度极度加大,也给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的调查饲养发现,小长蝽在云南陆良一年发生一代[19],而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5代[18],由于小长蝽卵,若虫,成虫同时存在,其在枸杞上的发生代数有待进一步确认。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小长蝽从7月开始在枸杞上出现,7月15日就是小长蝽种群爆发的时期,这可能是小长蝽属于杂食性昆虫,会从其他周围农田或沟间杂草地迁入枸杞地中造成危害。在云南陆良小长蝽发生高峰期5月中下旬,而在宁夏调查发现在7月中旬,这可能与两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越冬温度高低及寄主植物的萌发时间都会对小长蝽的发生时间有影响[19]。小长蝽在田间主要为害枸杞花蕾时,正是小长蝽交配的高峰期。有研究表明,小长蝽繁殖的主要因子是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它必须取食寄主的生殖器官的营养物质,才能促使卵巢发育成熟[18],这与田间观察的结果一致。

有关小长蝽对枸杞的为害,国内外都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小长蝽在枸杞上的发生规律,鉴于此次是小长蝽为害枸杞的首次发现,其在枸杞上的发生成因,传播扩散途径及其与其他茄科、桑科或禾本科杂草的关系尚不得而知,在枸杞上小长蝽主要发生在夏果的开花结果期,所造成的损失巨大,为害期间对枸杞当茬果的损失估计达到40%以上。因此,开展对小长蝽的风险性评估分析显得极为重要。小长蝽主要发生为害在南方,其在西北地区首次发现,小长蝽在宁夏其他地方的分布、为害情况及其扩散蔓延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小长蝽以成虫越冬,而宁夏中卫冬季最低温-15℃以下,其在宁夏怎么越冬还需进一步调查。

猜你喜欢

若虫枸杞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研究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储存条件对花绒寄甲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宁夏六月枸杞红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