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不同音,发现真精彩

2018-11-29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黄土小学张立民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孔乙己交流文本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黄土小学 张立民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互动交流的过程必不可少。指导学生和教师以及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就是师生进行活动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过程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鼓励学生质疑,顺藤摸瓜

在互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包括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之前,明确学习的方向以及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变色龙》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也非常曲折,而且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现在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因素都是学生在解读文本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于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最终将目光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作者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为什么在设计文本内容的时候,要围绕着一条狗的几次转折进行叙述?作者想要表现奥楚蔑洛夫的什么特点?并且借此表明自己的什么观点态度?这样的几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将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这样在师生互动中将关键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目标明确地去解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包括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从旁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去体会,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样让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入体验。

二、强调个性展示,互动交流

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不同,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制止,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辩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准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孔乙己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值得同情的,当时的社会黑暗,封建礼教的影响以及人们的冷漠都让孔乙己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的悲剧有其自身的原因,如果他能够脚踏实地地生活,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甚至学生们在讨论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的时候也是非常激烈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样的辩论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主动精彩展演,感悟生成

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更离不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更需要学生们展示自己,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时候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爱上语文阅读。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抓住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展示自我,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体会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样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我非常喜欢这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班能不能将这篇小说改编成剧本演出一下。”这样的要求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的,教师意识到这是锻炼学生的有利时机,于是要求学生扮演菲利普、菲利普夫人(克拉丽丝)、若瑟夫等不同角色,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情感等,让学生在展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不能是沉默无语的课堂,而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朝气的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去,注重探究,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让我们倾听到各种声音,让我们发现语文课堂的真精彩。

猜你喜欢

孔乙己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