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兼修,促进语文学习内隐与外显高度融合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沈骁雯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沈骁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听说读写的语用实践就成为学生语言发展的核心内容,语文的学习也不只是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在于语言的吸收与积累、语感的习得和积淀,从而逐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曾经提出著名的“内隐学习”理念,就是生命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焕发出汲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刺激性状态。在大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当下,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采用内隐和外显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巧妙搭建读写结合的语用实践平台,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读写实践经验,生长言语表达智慧。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众多的文体,关注这一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更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理解赏析,促进语文素养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文体状态下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状态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和谐共生。

一、激发兴趣,在真切地读与演中解构剧本密码

剧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数量并不多见,但其鲜明的特点为学生开始尝试文学性文本的阅读起到了引领作用。众所周知,剧本的最大特色在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不是教师运用语言就能告知学生的,而需要引领学生紧扣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深入的洞察与感性的体验。鉴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笔者以为组织学生就剧本内容展开合理化的角色表演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时,作为一篇典型的独幕剧,其外显的目标就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相机了解独幕剧的一般性知识,深入感受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作为文本解读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第一课时的教学达成外显性目标。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从内隐学习的视角来看,表演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对剧本的感知与洞察,更是一种基于自身理解状态下的实践与创作,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背诵与积累、表演时的朗读与外化、口语的组织与表达等不同方面、不同层别的历练和再现,为学生进行独幕剧的创作和表演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同类型的文本提供了方法的支撑。

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有机结合下,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有了更加鲜明而持久的动力,更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提供了理想的温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强化思考,在理性地辨与写中解构哲理散文

苏教版教材六下《山谷中的谜底》就是一篇典型的哲理散文,作者通过描写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种奇特的景象,向人们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清楚生字词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晰哲理性散文的一般性模式,并运用其他类型的文本进行对比,辨析出这一种文体独特的个性特征。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特征的认知和体验,课前教师就组织学生收集并准备了生活中以退为进的典型事例和鲜明人物,并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尝试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替代文本的内容,虽然是一种相对机械的模仿,但从外显性学习的目标来看,对于学生形成哲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历史上那些“以退为进”的人物事迹,再探寻交流的事件与文本中的故事所存在的共性特点,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为深入地揭示文本所蕴藏的哲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生深入交流之后,教师相机补充了秦末汉初项羽在乌江边自杀的故事以及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夏日绝句》和杜甫《题乌江亭》这两首诗,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的名人对于项羽在乌江边自杀的看法褒贬不一,随后,学生围绕“假如我可以穿越到秦末汉初的乌江边,我会对项羽说…… ”为主题,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故事和自己认知的道理来劝说项羽,并在口头交流之后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将理解思辨和实践表达等一系列的内隐性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活动得以兑现。

三、关注体悟,在巧妙地读与仿中解构记人文本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双方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为此,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就存在着多重对话的认知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解读环境和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真正有效地深入阅读是学生通过与作者之间的深入对话实现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思维意识,在文本的感知与心灵的内隐对话中深化了对文本的感知与思考。在叙事记人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强化外显表达与内隐情意的相辅相生,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一文中,作者通过与盲童明明的相遇、相知,展现了明明聪明可爱、乐观开朗、善良感恩的优秀品质。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紧扣“明明是个盲童,她快乐吗”“她如果把自己的腿给了阿姨,她还会快乐吗”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对话,从文本中描写明明的语句中感受到明明的光明、温暖和坚强的个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深入地感知与思考:课文中的“番茄太阳”分别是指什么?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说“番茄太阳”会永远挂在“我”的心上,究竟是指什么呢?在学生对文本所富含的意蕴形成深入了解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仿照作者原文中的一句话“心底有了快乐,光明还会远吗?”来进行实践练笔。

在完成练笔之后,学生在对话中就有了鲜明的感性力量和理性光环,更为身心健康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正是内隐性学习和外显化学习相辅相成所起到的应有作用。

语文学习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阅读教学努力促进内隐和外显的相互结合,就是要夯实学生读写结合的平台,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