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与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8-11-29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巩航军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人才高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巩航军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我们既要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职业教育创新活动,这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教育是依据教育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怎样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怎样教育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人根据我院的教育状况,提出以下理性思考。

1 创新教师

没有善于不断创新的教师,就不会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笔者曾经见过一位很有灵气的刚毕业研究生到某学院讲课,课讲得很不错,思路清晰,很有激情,却引来非议。最后指导教师给他作示范,教给他上课的程式,示以分析的套路,繁文缛节,一板一眼。这位即将踏上三尺讲台的研究生,听后不禁大吃一惊,几乎失去了信心,感叹道:教书原来这么难!从此孜孜不倦、刻意效仿,似乎不如此便不像一个真正的教师。几年以后,他身上完全失去原有的灵气,上课的一招一式居然完全是当年那位指导教师的翻版,甚至说话的口气都成了相同的一套。

教师的教学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人云亦云,迷失自我。教师如何确立自己的教学个性呢?一般来讲,教师要乐于使用能激发自己心智的智能来干事情,因此,教师要勇于在自身智能强项的基础上,塑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回避自己的智能弱项,相反,教师要寻求合作,不断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尝试进行如风暴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2 创新专业设置

传统的高职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入学前,已经在录取通知书上将学生的系部及专业都确定下来了,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发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发光点”,都有其自身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智能,那么,如果采用传统的做法,就有可能将某些人才“埋没”。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在入学前可以不分专业,也可只分大专业,不细分小专业,全体同级学生都统一学习基础课程,时间期限为1年。在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只安排课程和授课教师,不安排上课学生,学生可根据本人爱好和时间自由选择授课教师。在这一年中,学校在新生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和专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新生在这一年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现状,如专业设置、教学力量、实验设施、实训基地、科研力量等;还需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例如可调查当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等。在第二学年,为了教学的需要,由学生自愿选择专业,学校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我院成为高等职业学院以来,一直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其教学方式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主体不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其实验课题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概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开放式实验教学则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亲自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2)教材不同。传统实验教材因受传统观念制约和出版周期的限制,其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同时,这些教材把实验原理、步骤,甚至某些实验现象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丧失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高职开放式实验教材则不同,其内容大多是当代汽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具有编写简明扼要的特点。这种教材只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而实验原理、步骤等都不作交待,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

(3)教学内容不同。传统实验教材的滞后性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也出现滞后现象。同时,传统实验教学内容还具有理论验证性和内容单一性的特征。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不但与当前汽车维修企业应用的技术和装备同步,还保持适当的超前性。同时,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它既综合单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又融进相关学科内容,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4)教学方法不同。传统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实验前,实验教师一般要进行详细讲解,甚至操作示范。实验中,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按实验教材“照葫芦画瓢”。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力戒刻板,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问。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选实验课,自己选择和组合仪器设备,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总之,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教学目的不同。高职教育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培养设计型和研究型人才,它所培养的是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对这种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必须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能力,还必须具有进行技术与设备更新改造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投身知识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比较单一,评价基本上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实践中,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评价应发挥激励、导向、反馈、矫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作用;评价过多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评价内容片面,过于侧重书面考试,忽视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书面测验,对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新世纪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7个方面:未来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全面发展及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相统一的研究;提高学生素质有关的工作评价的研究;学生素质评价技术的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和方法及与老师、学生、家庭评价的结合问题的研究;学生素质评价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实施程序的研究;等等。我们应在人才素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总体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5 创新学生管理

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形式和内容是多元化的,人才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不能培养一个模式的人才。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对学生未来是否有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让个性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茁壮成长。而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挥”,是全面教育。每个学生个性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个性的挖掘与现有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才能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现。在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对后进生更为有效。

6 创新教学模式

弹性教学是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在个性发展方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操作流程也很富有个性。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必须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并由此确定动态的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情境中呈现。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问题,以问题作为认知的切入点进行多维活动,在多维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进行评价与调节,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与个性。与弹性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评价是弹性评价。弹性评价是以学为主的现代教学评价。这种变化把重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弹性评价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为基点。在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认知因素还包括非认知因素,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多维评价,彻底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弹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找到适宜于自己的智能强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如果学生在未完成学业前可以先就业,既可采取边工作边完成学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学校集中时间完成学业。这样不但为学校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创新教育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个性良好的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个性创新精神的同时,兼顾其智能发展,必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有力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安全、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人才高职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人才云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毛遂自荐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