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唱读

2018-11-28王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2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评议感情

王霞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激发朗读情感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并分角色朗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

作为农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年轻教师,我发现学生们的读书基本上是愛“唱读”,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好像就形成了这种习惯。那时候他们学的都是儿歌,所以总是有个调子,后来如果老师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他们心中的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 因此,克服“唱读”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特别是我教的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一时让他们改过来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课文再进行“唱读”在旁人听来真的很难受。还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老师希望的吗?基于此,我决定让学生慢慢的改。在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的: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中,整个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快乐的声音,然后就会非常高兴的来读。感情有了,朗读会好一些。让学生向美读靠近。叶圣陶先生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并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同学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穷人》这一课中,学生们自己都会知道,读桑娜的话时,声音要小一些忐忑一些;读渔夫的话时,刚开始声音要大一点儿,声音可以粗一点儿。还有心理活动要忐忑不安些。特别是桑娜的。这样能感受到他们善良的品质。还有《中华少年》。我先采用了小组分角色。然后是男生女生。因为这个课文要有一个气势。这样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三、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所以,可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有时候多一些自由读,让他们找到读书的窍门。让学生们能够去美读,而不是“唱读”。

四、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学生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跑进家来的松鼠》的教学中,一个学生在大声地,有时候一句一顿地读,有些地方还重复,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马上有学生说:“从他的读中,我感觉不到高兴的心情。”还有学生说:“他的表情不生动。”也有孩子指出“他把空落落的‘lào读成‘luò了。”我表扬了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学生通过评议,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从而也就减少了“唱读”。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评议感情
最好的感情
感情工作
某市委宣传部遴选公务员试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不分对错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情强烈的叹号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宁波:“两官”履职评议“升级”
探索创新 推进“两官”履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