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草原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措施

2018-11-28王东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改善生态环境

王东明

摘 要:草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利用草原,平衡草原和牲畜关系,可以延续资源,实现草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的团结。在维护边疆稳定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应该如何合理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效用。

关键词:草原建设;生态环境;改善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232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在实现农林牧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加速推进草原建设,改善草原环境,积极推动生态型产业的发展。

1 草原建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草原面积在逐年的减少,尤其是青海省等地区的草原面积呈现迅猛递减的态势,甚至有消失的迹象。而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比较严重,草地的生产力明显的下降,产出的牧草质量也大打折扣。而随着草原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人们没有规划的开垦、伐木,草原上很多的植物种类都消失,原先的绿地也裸露出来,成为黑地,黑地的吸热程度比较高,会造成地表温度明显提升,气温的升高,草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打折扣,频繁的出现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 草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各项保护工作的落实,草原生态环境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草原的执法难度较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保护机制,交通和通讯这些基础设备建设没有落实到位,治理草原方面存在有诸多问题。此外,党和国家政策很难落实下去,目前大多数牧区没有合理的利用草原,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也没有认识到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未提供充足的活动津贴,实际操作环节存在有诸多问题。同时在草原建设中投入的力度比较小,草原一直都是处在不断减少的状态中,重建的速度追不上退化的速度。

3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将国土治理、经济建设和畜牧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牵涉面广、技术含量高。

3.1 构建完善的草原保护机制

最近几年,草原的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收成;对国家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了威胁。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草原生態环境,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保护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草原的退化,各级畜牧业的管理部门要对草原和牲畜的平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定期确定草原的载畜量。可以实行草原的家庭承包机制,将草原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责任落实下去,提升农民建设生态型草原的积极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农民进行饲料饲草的生产。对牲畜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草原过渡放牧的情况,实现生态平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休牧、轮牧和禁牧的制度,合理的利用草原,实现划区域放牧。为了能够保证牧草能够正常的生长,春季返青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要实现季节性休牧;如果某些区域的草原严重退化,需要围住禁止放牧。

3.2 做好草原生态以及生物灾害的预警工作

具体包括:草原面积、生态环境状况和草原保护的监测。要对检测预警体系加以健全,建立并且完善草原灾害防控体系。

3.3 做好生物灾害的防治

加速推进草原虫害、鼠类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提升测报的时效性,减少虫鼠的出现,建立起完善的、高效的、准确的预警系统。建立起草原虫害的防治预案机制,增强对它们的应急防治。它们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的虫害等,就会迅速的蔓延,具有极强的扩散力,对草原危害性极大。所以需要建立起应急防治预案,做好应急的物资储备,建立起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

做好草原虫鼠的防治力度,减轻草原虫鼠对草原生态的危害,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提升和改善防治手段,提升效果,降低草原虫鼠病害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3.4 做好退耕还草工作

要将退耕还草的政策落实下去,提升退耕还草的质量,要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考虑农民和牧民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加速推进退耕还草工作的有序开展。

4 结语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因为人们长期没有对草原的生态价值加以重视,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我国已经开始启动了生态治理工程,但是草原整体恶化的情况并没有减缓,所以迫切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改善人们目前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巴桑措姆,阿义卓义,拉毛央尕.加强草原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11):30-31.

猜你喜欢

改善生态环境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