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要“兴业”莫“凑文”

2018-11-28高雪梅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举办地兴业乌镇

高雪梅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产业不行文化“凑”的现象屡被媒体曝光。据《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为穿上“文化”的外衣,在一些没有特色文化资源更谈不上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本是老百姓的商铺门面房。门口却被白色罗马立柱阻挡;本是老百姓的自住房,屋外却被“穿”上统一的仿古建筑“服装”,“戴”上了灰瓦“帽子”。而一些原本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小镇,却遭到“开发式”破坏,以文化的名义毁了历史文脉。

事实上,中国文旅小镇并非没有借鉴学习的成功代表:乌镇从观光小镇升级为度假和文化小镇,成为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以及世界三大戏剧节举办地。然而,乌镇模式并不容易复制,更多的所谓文化小镇同质化严重,多靠一处或几处风景、一个或几个历史名人。“山寨”泛滥,则很不“文化”。

特色小镇发轫于浙江。梳理浙江特色小镇兴盛的经验,不难发现,其“前世”就是产业兴镇,如湖州南浔,自明代起就是江南雄镇,以盛产贡品湖丝、文化昌盛而著名,有一根湖丝“织”出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

乌镇

“今生”同样如此,这些江南特色小镇无一不是产业高地。袜业、纽扣、打火机、领带……不少产业“隐形冠军”深藏镇中。

上承历史风流,下应改革开放大潮,江南特色小镇是一度“冬眠”的市场基因重新激活结下的“金果”,而不是生搬硬套硬造出来的“昙花”。

建设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是一道考题。面对这道考题,不少地方却答题跑偏了。

《瞭望》新聞周刊报道,西部某地一部热播影视剧就“催生”5家风格类似的小镇;号称总投资2亿元的一个民俗小镇,街上空无一人,几只羊存主干道旁悠闲踱步。

之所以凭空造文化,根本原因是这些特色小镇找不到“特而强”的产业发展之路。而文化旅游,在一些地方是政绩冲动下的捷径替代品。在开发中,又无视真正的文化特性和历史传承,一窝蜂抄袭马头墙,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对挖掘、整理、保护传统文化的“慢工细活”缺少耐心,即便有特色文化资源也弄得不伦不类,无法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可喜的是,特色小镇建设纠偏,决策层已经在行动。2018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和《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相继印发。

通知要求,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这意味着,已公布的499个特色小镇,部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耍走好接下来的路,特色小镇必须先治好“凑文化”等各种“凑”的毛病,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产业立镇。

猜你喜欢

举办地兴业乌镇
乌镇遇雪
涂“鲨”
大会降临,城市再升级!
Model Optimiz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Channels Model
Research on Two Types of Channel System based on the Queuing Theory
6月的盛宴
我的赛车情结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