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试题例析

2018-11-28吴庆才霍长勇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本题公民考查

吴庆才 霍长勇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和培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综观2018年全国各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各地在试题命制方面都较好地注重渗透学科素养的考查,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现实生活、后续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发挥了奠基功能。下面以几道经典试题为例,与大家一起品读。

一、渗透核心素养的典例探析

(一)强化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治认同的考查,主要是指试题融入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道德品质、民族精神的考查。初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初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综观2018年各地中考思品试卷,考查政治认同的试题遍布试卷各个角落。

例1.(2018·山东威海)2018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燃”遍朋友圈,让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该节目()

①充分挖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更加让我们确信中华民族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③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的需求④展现出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品读】本题以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该节目充分挖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的需求,①③④正确。②的说法太绝对,可排除。该题设问的落脚点在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旨在培养考生的文化自信。

例2.(2018·江苏扬州)“扬州好人”吕正云从医40多年,累计出诊12000多次,免收村民出诊费等25万多元,先后陪伴600多名绝症患者走完最后一程。吕正云事迹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A.富强民主B.自由平等

C.公正法治D.敬业友善

【品读】这是一道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题,以“扬州好人”吕正云的事例为背景材料,为学生树立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好人”形象。学生在感动吕正云事迹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敬业友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激励其践行。

(二)体现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明辨是非、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认知出发去认识世界。中招试题对科学精神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对与中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事物,如网络、挫折、情绪、男女生之间的关系等采取客观的、全面的分析。

例3.(2018·山东德州)2017年,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的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从4楼跳下,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游戏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①不要赌气冲动,残害自己生命②控制上网时间,保持身体健康③接受家长监督,坚决杜绝上网④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③

【品读】本题以有关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学生对于网络应理性认识,既要看到利又要看到弊,既不能沉迷又不能拒绝,应该理性对待。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作为青少年我们不要赌气冲动,残害自己的生命;我们应避免沉迷游戏,控制上网时间。①、②的观点正确,故应选A。③、④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认识到网络的好处,接受家长监督,但不能杜绝上网;作为中学生,我们无权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例4.(2018·江西)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饱含着炽热的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品读红色家书的片断,感受革命先驱的人格魅力和坚定信仰。

(1)从张炽的家书中,我感悟到:。

(2)张太雷的家书给我的启示是:。

(3)方志敏的这段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就是:。

【品读】本题以三封家书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及其应有的家国情怀。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材料,逐一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1)问,题干材料中张炽“决不灰心、消极”说明他能正确对待挫折;“我相信,十分相信”说明他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自信的品质。所以,解答本题要从挫折的积极意义、坚强的意志和自信的作用回答。第(2)问,“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即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说明张太雷看到了学习和自立自强精神的作用,所以解答本题要从终身学习和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的角度回答。第(3)问,“我们相信中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伟大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让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彰显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依法治国思想指导了我们学科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在中考试题中法治意识的考查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考查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懂法情况),包括法律的基本知识、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益等内容;第二种是考查學生守法用法意识,以及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方法。

例5.(2018·山东济宁)16岁的中学生小明仗着自己身强体壮,经常在校外暴力威胁同学小陌,向其索要“不挨揍费”。小陌性格内向,比较胆小,为了“破财免灾”,只能将自己的伙食费和零花钱交给小明,同时编造各种理由向家里要钱。小陌的古怪行为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再三询问,才知道小陌在半年内已经被小明敲诈勒索了10多次,共计4000多元。小陌父母随即报警。最后,小明以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结合材料中人物的经历,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此案例进行评析。

【品读】本题结合一则案例,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引导考生增强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本题重在“评”和“析”。解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对案例中小明和小陌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小明威胁同学小陌,向其索要“不挨揍费”,说明小明法律意识淡薄,侵犯了小陌的生命健康权和合法财产权;小陌采取“破财免灾”的办法,说明小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不能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陌的父母询问得知实情后报警,履行了对小陌的家庭保护责任;小明被判刑,说明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例6.(2018·福建)共守法治线

镜头一:某日,中学生小丽在公交车上发现一名男子正在对乘客行窃。如果此时打电话报警,一定会被小偷听到,还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1)此时,小丽机智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镜头二:周六晚上,小辉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小辉很困惑。

(2)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帮图中的小辉解惑。

【品读】本题以两则情景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以及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中学生小丽在公交车上遇到男子行窃和小辉在小区空地上开生日晚会引起周围居民强烈不满的两个生活场景,考查学生遇到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时的正确做法和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第(1)问,要求回答小丽机智的做法。由镜头一的材料“正在对乘客行窃”,可以看出违法犯罪行为正在进行。所以,在考虑做法时一定要重点关注“正在”二字,具体做法中要体现出“悄悄”“给别人暗示”等,如悄悄地给12110发短信。第(2)问,解答小辉的疑惑,可以结合镜头二和图片,再结合设问中给定的“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得出:小辉和同学们尽管有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但是他们的做法侵害了周围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倡导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在中考试题中,对公民参与的考查通常体现在考查学生如何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公共生活中等。

例7.(2018·山东青岛)合肥某学校门口,因停车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连续被电子警察抓拍到违法停车。家长在接受处罚的同时,给交警部门提出了建议。经实地考察,交警部门及时对该路段停车问题进行了整改。这体现了()

①家长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②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③交警部门尊重公民的监督权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品读】本题结合情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意识的理解。材料中,家长提出问题,交警部门整改,体现了家长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和尊重公民的监督权。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例8.(2018·山西)他们“开”人代会了!

今年春,模拟完联合国活动后,省城一所初中又模拟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参加该活动的初三年级4个班,共220人,全体思品教师4人,其中一位是回族。另外,2名外籍英语老师对此也感兴趣,主动提出参加。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布置人大会场,主席台背后应该悬挂下列图标中的哪一个?

答:。(填写序号即可)

(2)小宇同学说:“这是县人大会议,人大的四大职权都要体现。比如,先安排听取县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安排选举县长、县委书记等议程。”

小宇这段话有两处错误,你看出来了吗?

(3)小赵扮演的县人民法院院长做法院工作报告,其投票结果如右图,请你据此判定该县法院工作报告是否通过?

(4)假如真实选举县人大代表时,该校上述哪些人员能得到选民证?

【品读】该题以“他们‘开人代会了”为活动主题,通过模拟召开县人大会议(选择会标、安排议程、品读人大的职权等),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第(1)问,因为召开的是“县人大会议”,所以应该选择④中的“国徽”。第(2)问,我国的立法权归属于地级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因此,县人大没有立法权。另外,县委书记是由党代会选举产生的。第(3)问,因为赞成票已经超过半数,所以可以通过。第(4)问,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因此,只有4名思品教师才能获得选民证。

二、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引领

(一)潜移默化,增加“认同”。

从道德与法治之“德”来看,“德”是本课程的学科核心价值。涵德养性,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诉求,既有利于学生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又有利于将核心价值观与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等通过实践生成学生的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在情景的观察和问题的多维分析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脑力风暴的平台,促进种种道德生成。

(二)突破局限,认识“理性”。

学生对自我以及外界要能够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在教学中,通过辩论赛、朗读、演讲、主持播报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倾听别人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以理性、包容、开放的思想来看待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促进学生思辨意識与能力提升。

(三)改变方法,以案“说法”。

从道德与法治之“法”来看,“法”是本课程的学科理性光辉。课程更名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大了法治教育特别是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力度。我们的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模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更为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形成初步的法律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运用法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形成“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思想。

(四)树立意识,积极“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提出相应的实践要求,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公共参与意识。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关注政府工作,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通过举报、监督无良商家等方式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以法律、道德、国情等知识的考查为有效载体,积极寻找试题命制的新方向和引领教学的新途径,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大学科素养的要素作为引领考生生命成长的价值指针,为考生旗帜鲜明地指出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从而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本题公民考查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