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接内固定系统对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肩功能的影响

2018-11-28周鑫叠徐南伟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桥接肩峰锁骨

黄 勇,张 毅,周鑫叠,徐南伟

锁骨远端骨折发病率占锁骨骨折的10%,大多由跌落伤、车祸伤等引起[1]。NeerⅡ型作为一种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其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此类骨折多伴随喙锁韧带的断裂,骨折不愈合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该类骨折的方式主要有锁骨远端钩型钢板内固定、锚钉内固定、肩峰克氏针内固定、喙锁螺钉内固定等[2-3]。桥接内固定系统是一种由连接棒、锁定螺钉、普通螺钉、锁定螺帽、固定块等组成的治疗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匹配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四肢及骨盆矫形和创伤骨折的内固定过程中[4]。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桥接内固定系统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探究了桥接内固定系统对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肩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81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行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锁骨侧平行做一3~8 cm的横弧形切口,暴露骨折端和肩锁关节,并对骨折进行复位和临时固定。根据肩锁关节的深浅程度确定钩钢板长度,将钢板折钩经过肩锁关节后方间隙插入肩峰后下方固定。复位骨折并临时固定后,在锁骨上方置入钢板,用3~4枚3.5 mm皮质骨螺钉对骨折近端进行固定,同时,在导向器的引导下,对骨折远端置入3~4枚直径2.7 mm的锁定螺钉。通过术中透视及活动肩关节,对固定的可靠度及钢板螺钉位置进行评价,待满意后缝合切口。(2)研究组:行经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锁骨骨折处上缘做一3~8 cm的横弧形切口,暴露骨折端,推开骨膜,对骨折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的部位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棒,设计侧块安置位置。无需侧弯连接棒,分别用2~3枚锁定螺钉通过侧块螺孔在骨折端的两侧进行固定。通过术中透视及活动肩关节,对固定的可靠度及侧块螺钉位置进行评价,待满意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2)疗效评价指标: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组医师在相同条件下,利用两脚规及游标卡尺对患者的肩锁关节间隙宽度及肩峰上缘-锁骨远端垂直距离进行测量;(3)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患者治疗后的肩功能进行评价,分为疼痛(共10分)、日常活动(共10分)、前屈活动度(共5分)、肌力(共5分)、满意度(共5分)及总评分(共35分)共6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轻、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越低、前屈活动度越好、肌力越正常、满意度越高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表 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肩关节评分比较

2.2 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肩锁关节间隙和肩峰上缘-锁骨远端垂直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 0.05,表 3)。

表3 两组疗效评价指标比较(mm)

2.3 肩关节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4)。

3 讨论

多数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都伴随有肩锁关节稳定性的破坏,此时,骨折断端的近端可在胸锁乳突肌、喙锁韧带、斜方肌等作用下向后上方发生位移;骨折断端的远端可在上肢重力的影响下向下发生移位,同时在胸大肌、菱形肌以及背阔肌等缩肩胛肌群的作用下向中轴发生移位[5]。因此,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作为一种生物力学特点较为复杂的骨折类型,保守治疗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不良后果,且并发症还可对患者的肩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6],故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的首选方式。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段,其通过在肩峰下插入锁骨钩,从而进行锁骨远端的复位,固定牢靠,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但是该方法易出现肩峰撞击、脱钩等不良后果[7],因此,治疗所需的钩钢板应尽早取出,以避免其对患者肩部功能的影响。桥接内固定系统是一种结合生物学效应、生物学力学特征、手术操作性的个性化内固定方式,其区别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特点在于 “桥接固定”、“三维固定”、“动力固定”、“弹性固定”,在具备“自动贴服”和“复位器”的同时,安全性、有效性较高[8-9]。

本研究通过对比桥接内固定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肩锁关节间隙、肩峰上缘-锁骨远端垂直距离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桥接内固定系统可有效改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桥接内固定系统在不需要剥离骨膜或少剥离骨膜的条件下,可对连接棒进行随意塑形。同时,通过侧块在连接棒上的360度旋转及滑动,对骨折部位从不同角度进行固定,稳定性和匹配性远高于常规内固定方式,因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日常活动、前屈活动度、肌力、满意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桥接内固定系统可有效改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肩功能,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与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更显著,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的肩功能恢复更好。

猜你喜欢

桥接肩峰锁骨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呵护锁骨皮肤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