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感恩教育渗透有效途径

2018-11-28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王海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文本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王海燕

“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时下语文教育教学热议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将自己对语文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纳入核心素养的语境中。在新修订的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做了这样的明确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虽然这样的界定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但是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这样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我们语文学科中的感恩教育,更有其语文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语文课程渗透感恩教育的背景

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学都承担着除语文学科功能以外的德育功能。语文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而“感恩”恰恰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道德品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从古至今一直是指导着中华儿女的为人处世哲学,语文课程应该也必须实现其“立德树人”的功能。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提高“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从语文到生活“大语文”的重要途径。

二、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问题分析

1.脱离文本内容

语文课程渗透感恩教育虽然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的具体体现,但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堂转变为班会课或道德法治课。有不少语文课堂上的感恩教育已经脱离了语文课程的范畴,教师指导学生在脱离文本的语境下谈感恩,高谈阔论如何孝敬父母,知恩报恩,割裂了文本与板块之间的关联,结果只能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2.语言形式不足

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文本的内容、情感、主题,而忽视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形式,这是当下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最大的不足。不能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文本的语言形式的学习中,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达感恩”“为何如此表达”“怎样表达更好”等问题没能引起更多的关注,使得感恩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异常空洞。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感恩教育渗透有效途径分析

1.感恩教育的渗透要凸显“语文味”

学习并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要立足于字、词、句、段、篇,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的同时,不能失去“语文”的意识。

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有一个理解“重担”含义的环节,于老师抛出问题:“‘重担’仅仅是挑的东西吗?”学生很快体会到还有“抚养子女的辛苦”“赡养老人”。在这时候,于老师因势利导,总结道:‘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体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时的焦虑和悉心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操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儿女即将远行的时候,母亲的牵挂……母亲的重担里装的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这样理解‘重担’,就是用两只眼睛读书!”

于老师的教学艺术,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在词语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了母爱的伟大,巧妙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心智相长,情感共鸣,语文味十足,感恩教育扎实有效。

2.感恩教育的渗透要立足于语言运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感恩教育渗透的方向就是语言运用。如果空谈感恩,而不是通过语境的变换、思维的训练、语言表达的训练,那么我们的感恩教育则是舍本逐末。教师应该在文本解读中寻找、设计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运用中体会“感恩”。

余映潮在执教《散步》时,他让学生围绕“深情渗透在这一句”这一话题进行品析能力训练。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批点,进行分析。一位学生交流时认为:“我背的是母亲,说明我对母亲孝顺。”另外一位学生分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他认为“这句话表现出母子之间浓浓的情,表现出儿子大了对母亲的照顾,母亲对大了的儿子的依靠”。余老师适时点评:“在‘我’小的时候,母亲是‘呵护’我的,在母亲老的时候,‘我’要疼爱她呀!”同学们在此点拨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余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顺势出示:“‘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情意浓浓。”并补充说道:句式基本对称,读起来是一种诗意的美。

余老这样的活动设计,话题明确,涵盖全文,默读、思考、批注、点拨用时充分,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有抓手。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诗意总结,感恩教育适度渗透,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训练。

以上的几条建议分析必然是有所缺漏的,但其实已经能窥得感恩教育的渗透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融合的基本要领。每一处感恩教育的渗透,都应该指向语文的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设计环节时充分考虑。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核心文本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