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笑”字巧用

2018-11-28张艳红

文学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主子贾母

张艳红

一个人的脸上可以传递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人脸上表情丰富的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每个人都有具有独立的个性,内心世界也是极为复杂,只是平常的“笑”都能让人回味之久,想从其中剖析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在十年间的各种思绪翻涌,书中的每个文字都是以“血”论言中之义。全文是用28次“笑”来展示,若是细细品读会发现其妙义之无穷。

一.奉承之笑

在旧社会中,奴仆是处于最底层的,凡事都要看主子的眼色行事,主子可以有喜怒哀乐,而奴仆只能有喜,除了“笑”仿佛就不能有自己的情绪。若是奴仆过于喜怒溢于言表,在主子的眼里就是没有规矩的,没有规矩的奴仆就意味着会被主子家放弃,因此在旧社会奴仆就只能笑,生气时笑,委屈时笑,难过时笑。在贾府中也是如此,例如在文中出现的一个场景“台阶上有几个穿红戴绿的丫头在并排坐着,远远的看到林黛玉来了,脸上便都堆着笑迎了上去”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贾府里,丫头都是依据主子的喜好来待人处事,对林黛玉这个素未谋面的大家闺秀都能够做到笑脸相迎,而她们能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林黛玉得老太太的喜欢,因此丫头们也只能笑,也必须要笑。因为在贾府,老太太是有着最高话语权的,谁都得依照老太太的喜爱来办事,何况是最底层的丫头呢。在文中的另一场景中,在王夫人处茶未吃了,只见有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头走进来笑着说道:“太太吩咐了让林姑娘在那边坐着”。丫头们在主子的面前的奉承巴结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就使得丫头们不论是在何时何地面对怎样的事情,都能够以笑脸相迎[1]。“笑”已经成为她们面部神经的自然反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只要有着主子在跟前她们的面部就会自然的出现笑脸。并且这也是身为最底层奴仆所应当有的“笑”,否则稍有不慎连奴仆的身份都会失去。

虽说,在主子面前要收敛自身的性格和情绪,但是在贾府中还是有一个特殊主子的存在,那就是宝玉。只有在宝玉面前她们才能够率性而为,脸上的笑也不再是奉承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笑。说着,外面就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丫头们便笑着进来说着:“宝玉来了!”单从对宝玉的称呼就能知道她们在宝玉的面前是没有拘束的,可以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甚至在老太太面前也可以放肆一些。而这就取决于丫头们只有在宝玉面前,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前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在这一刻她们才是真的自己,而不是贾府的丫头,不用刻意的讨好和巴结主子,可以真正的做自己。在丫头的笑中,可以看出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反应,正是应了那句“有的人脸上在笑,其实内心不然”。

二.苦涩之笑

这里的苦涩之笑,形容的便是林黛玉在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情况还要笑着面对人生。是以林黛玉总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对待何人何事都要笑,而她也只能“陪笑”。初进贾府见到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林黛玉只能以笑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因此在这句话中用的是“陪笑”一词 表明了林黛玉在寄人篱下的时候,清楚的认知自己的身份[2]。再过后,林黛玉在见到贾宝玉时候,黛玉陪笑道:“舅妈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而这些陪笑充分的表达出了林黛玉内心的苦涩和无奈。

在刚经历了丧母之痛,如何能笑得出来呢?不过是因为处境的艰难,以及寄人篱下的无奈之举,林黛玉也就只能笑,强装的笑,刻意的笑,以此才能谋得一条生路。虽然林黛玉的笑是苦涩的是无奈的,但是她也有“不陪而笑”的时候,在邢夫人要强留她在晚饭过后再前往王夫人的住处时,黛玉很好的以笑拒绝了邢夫人的邀约,但是邢夫人的盛情难却,让黛玉只能以拜见二舅舅为由,拒绝了邢夫人的挽留。“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句话虽为黛玉拒绝邢夫人邀约的原有,但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在牵强的笑容下,林黛玉依旧能坚守自己的个性也实属不易。在林黛玉苦涩的笑,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情况下,林黛玉即将寄居人下的无奈之感,也是对世事无能为力的苦涩之笑,在悲痛自身经历的同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强颜欢笑。

三.威严之笑

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她的笑是放肆的,是威严的,所谓笑里藏刀、笑里藏威就是这样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话形容的是王熙凤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3]。例如文中有一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传来一阵笑声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未见到人影,就先听到了笑声,着实是让人惊讶不已的。而王熙凤如此的“放肆无礼”,却也未有人敢说她的不是,贾母也曾戏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能这样的调侃,也从侧面说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当然也刻画出了王熙凤恃宠而骄、心机之深的性格特点。在她第一次看到林黛玉时,便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着,随后将黛玉送到贾母的身边坐下,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王熙凤在贾母的面前虽然是放肆的,可是还是贴着贾母的心意来行事。充分表示了自己对林黛玉的友好之意,这就足够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是依靠她的为人处事来决定。

随后在将林黛玉送到贾母身边坐下后,王熙凤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里的笑则彰显出王熙凤八面玲珑的个性特点,对于贾府中的长辈她是讨好的,而且能恰如其分的进行讨好,不会让人觉察出刻意,就这样无意的“笑”,在夸赞林黛玉的同时,还讨好了贾母,再有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如果夸赞黛玉的话是为了讨好贾母,那后边的这句,又夸赞了在座的姐妹都是有着通身的气派的,是老祖宗的嫡亲孙女,在不得罪在座的其他姐妹的同时,还夸赞了老祖宗。仅凭这句话下来,就可以看出王熙凤说话是十分周到的,话语圆润,不得罪任何一个人,这也是她在贾府的地位不可撼动的原因,面面俱到,不轻易的得罪贾府中的人。这样的“笑”是笑里藏威的,在讨好贾府中地位高的人,又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立下了自己的威严[4]。

四.纯真之笑

在贾府中,拥有真正真心笑的恐怕只有贾宝玉了,文中共有五个地方描写了宝玉的笑。这五处的笑充分显示了他单纯率真、童心未泯的个性特点,他的喜怒哀乐是不需要丝毫掩饰的,开心快乐了就笑,难过悲伤了就哭。有一句话描写贾宝玉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虽怒时而若笑”,说明了贾宝玉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即时是生气的时候也是面带笑容的,不是刻意,仿佛就像是天生的一样。贾宝玉的“笑”,笑出了他的个性、他的想法,而他也是整个贾府笑得最没有功利心,最天真最单纯的了。

而宝玉能在贾府这样的大院里笑得这样的无拘无束,就描写出了他在贾府至关重要的地位,说是“众星捧月”也是不为过的,并且也从侧面烘托出了他远离世俗,不被世俗约束的纯真性情。在初见黛玉时,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的笑是为了缓解黛玉的拘束感,当黛玉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贾府当中。随后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里的“笑”很好的活跃了气氛,欢笑了在场的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与黛玉之间的关系[5]。这样的宝玉在当时却被评价为“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另类人物,也注定了宝玉要成为一个不被人需要的“聪明的废物”,造成了宝玉悲剧的结果。正是因为宝玉纯真的笑,才使得贾府有了平等和自由,在宝玉的面前可以不必拘束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宝玉本身的性格特点所致。

五.小结

单是一个“笑”,便看尽了一个人的一生。“笑”字有着深层的含义,能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理姿态鲜活的刻画出来。而曹雪芹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也不辜负他的风采,在文中的以“笑”字写尽了世间百态,通过这些“笑”,反映了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大部分人物的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笑,而是以“笑”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在贾府森严的教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以不同的笑表现出贾府在表面和气繁荣下的迅速衰落,可谓了一笑看尽一生了。

猜你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主子贾母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减字木兰花·咏犬
江山如画
献给猫主子的秋の珍味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心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