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实验和实践教学

2018-11-27姜泽群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山脊等高线山峰

姜泽群

摘要: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地形图的判读是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實验和实践教学是有效、形象的方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关键词: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实验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180-01

实验教学部分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播放电影《红河谷》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材料自然引入问题“英国人说画的是蝴蝶图,是真的吗?”切中本节课主题。视频导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有的放矢。

1.完成实验报告

1.1 实验步骤。

(1)用剪刀把海绵剪成山体形状模型。(出模)

(2)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点,依上述方法在模型上继续取点,并标注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取点)

(3)等高线是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曲线。把标注在模型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即山体的等高线。(连线)

(4)把模型放在水平面上,用玻璃按压,这样,不同等高面上的等高线就投射到了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地形图。用记号笔在玻璃板上描画出每一条等高线,标注海拔,就得到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出图)

(5)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等高线地形图各地形部位的判读。

1.2 教师归纳小结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归纳,更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及时的纠正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完成实验报告。不足之处:因考虑到学生全面参与,简化实验步骤,使实验具有简易可操作性。在山体模型上取不同海拔,画出等高线,较为粗糙,存在一定误差。

2.走出教室,体验实践教学

为了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结合我们歙县的地形特点,我决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野外感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和缓,识别山体部位。既放松学生心情,又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直观和实践教学。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可以估算某地的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和缓,识别山体部位。

3.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

在学习和教学中,要选择同学们熟悉的山体不同部位的图片或实地考察,将形象直观的山体部位与等高线地形图建立联系。理解“海拔”“山高”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其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化。我们可以选择三种代表性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进行讨论。

3.1 山峰:(爬山体验)我们选择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的蜈蚣岭(图一)进行野外攀登,山脚A开始攀登山峰,沿图一中箭头方向向山顶运动,也是从海拔低处(A)往海拔较高(B)处运动。如图一黑体三角形中所示B点,为蜈蚣岭主峰。

站在山峰,一种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图一所示山体中,山峰B位于海拔最高之处,周围海拔相对较低,即山峰的海拔特征为“中高周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形态则为“等高线闭合,中心等高线数值大,四周等高线数值小”(图一)。

3.2 山脊和山谷:山脊和山谷是同学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容易失误的地方,二者等高线除了数值不同外,没有其他差异。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山脊和山谷在野外的影响,笔者选择了安徽黄山歙县蜈蚣岭梯田茶园(图二)作为我们活动的目的地,进行探讨。现有两支队伍:一队沿山谷向海拔高处前进,二队沿山脊朝海拔低处前进。

我们先来看看一队的情况(图二):一队从海拔较低的C点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向海拔较高的D点前进。站在C处,面朝目的地,向上看去:弯曲的梯田一层层向高处凸出,我们队员所处的CD连线则为山谷。从梯田的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山谷弯曲部分指向目的地D处,即山谷是向高处弯曲的。山谷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则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等高线数值大)凸出”(图二)。

再看看二队的情况(图三):二队从海拔较高的E点沿虚线剪头朝F处行进。站在E处,面朝目的地,向低处看去:弯曲的梯田一层层向低处延伸,我们队员所处的EF连线则为山脊。从梯田的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山脊凸出部分指向目的地F处,即山脊是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山脊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则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等高线数值小)处凸出”(图三)。

除此之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还可以借用辅助线来判别山脊和山谷。如图五所示,在C点画一条直线,

①地、②地的海拔要比C点高,即为山谷;反之则为山山脊。

地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同学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景观,联系课堂老师所授内容,使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我们歙县蜈蚣岭山峰的风景很美,你需要走出去看一看,体验山峰之雄,感受山谷之秀,领略山脊之坚。

猜你喜欢

山脊等高线山峰
最高的山峰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黄昏
地形图的阅读
山脊新能源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拥抱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基于约束连接方向的最速上升法提取山脊线
山区等高线内插生成DEM的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