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2018-11-27宋子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方法体育

宋子玉,熊 德

前言

近5年来,“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掀起了一阵巨浪。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截止2018年6月,专门针对体育学科的翻转课堂研究文献仅有33篇。这些研究探讨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1]、价值[2]和挑战[3];参考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设计了体育翻转教学流程:课前学习资源准备、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反馈总结评价[4];个别实验研究印证了翻转课堂的积极效果。然而,上述研究都没有对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分析,这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差距,直接造成了教学设计的粗糙化、形式化。

与理工类、文史类课程相比,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独特性显而易见,如大多在户外上课,需要一定的场地与运动设施;以一定负荷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5];课堂氛围相对宽松,师生互动可随时随地发生;教学效果在短时间内就有体现等。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目标、内容安排、环境创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是要格外重视本学科的特点,从源头把握住教学实践的正确方向。

1 教学目标设计

2003年全面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规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表述丰富而全面,却难免让一线教师感到理不清头绪。加上长期受到“培养三基”“技术健身”“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众多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显得无所适从。

理论逻辑的混乱造成了教学实际的困境。教师要在90-10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讲解动作概念,示范动作方法,还要介绍运动健身、运动损伤、体育文化知识,占用了较多时间,学生的练习时间则相应减少;加之班级人数多,学习动机与模仿能力参差不齐,在十几周时间内,以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频率学会一项体育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而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打了折扣。另外,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定学”使得学生普遍形成依赖心理,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萎缩,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均很难实现。

但有目共睹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课堂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笔者倾向于采用“参与-情感-能力”这三个维度来描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1)参与目标最为根本和基础,有效的翻转教学应当首先体现在学生参与范围广、自主性强和程度深,没有参与就没有后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2)情感目标关乎师生双方,有效的翻转教学应当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研热情得以激发;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沟通和情感表达障碍减少;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占较大比重。(3)能力目标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课上、课后是一个串联的能力培养系统。成功的翻转教学应当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独立思考、有效求助和勇于实践;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或竞争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创造性运用。

2 教学内容设计

翻转课堂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课堂,但其对教学资源的制作,教师的综合能力与工作精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实施“成本”较高。将每堂课都进行翻转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的,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当作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成性”。即教学内容不是依据教材或课程标准预设的,而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的。”[6]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丧失了教学内容设计的主导权,相反,“生成性”的教学内容理应来源于教师站在学科角度对知识图谱的梳理,来源于对学生既有认知结构的把握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兴趣点。这样的教学内容加工成微课视频,再在翻转教学中完成更深层次的生成。因此,选择和加工是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

理解知识学习和动作技能习得的原理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由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和Dunbar博士的神经科学实验结果[7]可知,在知识内化的三条途径中,渐进式的知识内化是激活新概念、抑制前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点一点或一块一块进行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翻转课堂实质上推崇的就是这样一种渐进式的知识内化[8]。第一次知识内化发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环节,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前概念)和新学的知识(正确概念)发生了作用;第二次知识内化发生在问题解决环节,即课堂上围绕学习重难点和疑点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后一次的的知识内化因为有他人帮助,记忆痕迹一般比较深刻,所以抑制前概念的可能大大增加。这种多次知识内化过程的渐进和叠加显然更适合用于复杂的、非良构的、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例如运动损伤机理、体能训练原理等。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运动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实际的反复操作方能领悟出其间的规律技巧[9]。美国心理学家Reber提出的“内隐学习”是指学习者无意识地获得刺激情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与其相对的是外显学习。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具优势[10]。这是由于运动技能的迁移性强,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可以推测,越是结构复杂,干扰因素多,瞬时变化大的运动技能如篮球组合技术、基础战术等,越需要在教学中创设内隐学习环境,包括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和运动情境,多渠道地传播运动知识和体育文化。而这恰好是翻转课堂教学所能实现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先前的学习进程和学生的兴趣指向,选择结构复杂且传统课堂不易呈现的知识点或运动技能进行深加工;聚焦知识重点、难点,将其作为微课视频的呈现内容;在微课的学习互动中提炼问题,进而形成课堂探究的主题。

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定义有很多种,近年来普遍得到认可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不但有教师教的方法,也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还有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11]。我国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最早引自前苏联,主要包括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完整与分解练习法及纠正错误动作等方法。这一体系以传授知识、动作技能为目的,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12]。尽管后来的60余年,我国教学理论研究者在引进外来教学方法和独立探索本土方法的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出现了领会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比赛法等,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扎根最深、应用最多的仍然是前苏联体系。笔者认为这与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目标的反复调整、教学评价的守旧滞后以及教学实施的条件限制(如班级人数多、教学资源紧张、信息化技术手段缺乏等)有直接关系。翻转课堂的出现使教学活动的面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促使教学方法在实践层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翻转课堂的理论源泉之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97年,何克抗介绍了三种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13]。这些教学方法尽管形式不同,但都包含情景创设和协作学习(包括会话),并且强调学生学习心理与行为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为难时刻”为学生提供帮助[14]。一项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还发现,录像示范和现场示范对运动技能观察学习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15]。这意味着微课视频中的动作展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教师的亲身示范,这无疑是对传统体育教法的一大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挑战?笔者很赞同学者叶波的观点“教师要做超越具体教学方法的方法论自觉者,站在教学方法论的高度,反思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的适切性、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16]据此,高校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设计应当抓住“以学定教”这一重要原则: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障碍点,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与心理的个性化,多采用激励、提示、交换意见等方法,力求创设出有利于探究问题的情景以及师生、生生协作和会话环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既不拘泥于紧凑或松散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不受累于知识、技能、情感、运动负荷面面俱到的要求。

4 教学步骤设计

教学步骤设计是对教与学复杂活动先后顺序及内在联系的具体描述。翻转课堂教学步骤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流程的翻转:先学后教,例如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提出了经典的课前预先学习和课中集中研讨两段式结构;另一位美国学者Gerstein提出了四分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步骤: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17]。波多黎哥大学马亚圭斯校区工程学院实施的翻转课堂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前模块,学生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二是课中模块,包括焦点讨论和平衡课前模块与练习的活动;三是课后问题解决会议,鼓励学生接受家庭作业和相关的求助性活动[18]。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教学流程,但鲜有研究关注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步骤设计与教学组织。

我国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步骤通常分为“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这种教学步骤安排符合体育锻炼的生理适应性规律,而且教师易于组织,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随着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种单一的、教师主导的课堂结构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倦练习。想利用翻转课堂解决这一问题,但又不至于丢掉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教学步骤的设计就必须参照经典的教学流程翻转框架,也要符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习得规律,服务于“参与-情感-能力”这三个维度的体育教学目标。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步骤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部分: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例如“怎样提高单手肩上投篮的命中率”,精心设计并制作微课视频和学习资源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观看视频以及学习资源包内的其它材料,并完成配套的测验题。整个过程都是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教师可以看到学生课前学习的完成度,可以对测验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与学生在线交流,学生甚至可以预先练习所学的技术动作,拍照或拍视频上传请老师纠错。这一部分,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已经开始了,教师正是在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师生互动中了解学习的疑点、痛点,以此为依据设计下一阶段即课中学习的练习任务。课中部分:这一部分是实现运动生理负荷的核心阶段,细分为任务设置、准备活动、小组探究性学习(练习)和成果展示四个部分。课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协作学习,在正式开展翻转课堂之前应先在传统课堂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形成比较固定和熟悉的学习伙伴,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任务设置是由教师根据课前学习反映出来的学习疑难点设置一个或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习小组,例如“形成正确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全队罚球线投篮命中率达到60%”。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还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布置任务的同时要说明奖惩,奖励和惩罚都设计成体能练习放在课的最后阶段。准备活动由各组自行开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准备活动之后就开始小组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面观察和巡回指导,适时地提供学习帮助,当发现阻碍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共性问题时应集中讲解。成果展示部分由各小组展示学习(练习)成效,可以采用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最后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接受“惩罚”。课后部分,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启课后学习与反馈通道,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提供延伸性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在反馈通道中发表感想,提建议,与老师进一步探讨问题。以上三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将学生带入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从而促进体育参与、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5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合理且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双边活动是通过网络平台和现实课堂,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教学过程比较复杂,且教与学的行为极具个体性和交互性,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活动链条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

笔者根据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将教学评价也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评价。课前教学评价的重点是:①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与学习资源包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降低课堂学习的认知负荷;②教师能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③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④教师能否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学习疑难点、痛点,并设计出课中学习(练习)的探究性问题。课中教学评价的重点是:①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 ②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协作探究活动;③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否增加了;④学生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并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⑤教师和学生是否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课后评价的重点是:①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与技术;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③教师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否满意,能否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重大革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课练习时间不足、动作原理难以讲清、技术动作不便分解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增加师生双方愉快的情感体验。要实现以上价值,就必须遵循翻转课堂内在的教育学原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做好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从而将教学实践引向正确的方向。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方法体育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