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2018-11-26张敏

商情 2018年44期

张敏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纵观全局,中国产业布局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现状,优势产业与资源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当地资源与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也不利于改善中国脱贫现状以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此,进行产业布局科学调整成为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就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效应进行了简单分析,用以通过探寻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的福利效应,改善产业布局不均衡问题,为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国产业布局 布局调整 福利经济学

产业布局调整是新时代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改善产业布局不均衡,促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布局调整调整作为一项具体的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较强的抽象理论性,应用传统经济学进行产业布局调整的研究,无法准确判断产业布局调整发展趋势,对产业转移缺乏全局性分析。对此,本文试图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明确产业转入与转出区域福利效应,对产业联系、福利增进具有明确的了解,用以改善产业分布不均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效应

“福利”(material benefits)本意是指“生活上的利益”,随着“福利”在经济思想史、经济学领域中的外延,福利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例如,现代经济学鼻祖Adam Smith(亚当·斯密)在对市场机制进行分析中,将“社会福利”定义为:社会收入与社会财富;福利经济学创始人Arthur Cecil Pigou(阿瑟·塞西尔.庇古)将“福利”与效用进行联系,给予福利广义与狭义两个定义,即广义福利是基于“公平”上的社会福利,狭义福利是基于“效率”上,可通过货币衡量的经济福利;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福利经济学家Amartya Sen(阿马蒂亚·森)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福利不仅参与商品的销售数量与生产效用,通常与能力以及自由存在密切关联性,公平除了体现在资源分配、权利、制度规则上,也应体现在机遇与能力上,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与机会公平。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势必会对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形成区域福利效应。通常情况下,这种区域福利效应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其中正效应包括区域就业水平的提升、物件水平的降低、居民收入的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企业效益的增长等,而负效应则与正效应相反。因此,在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为实现产业最优集聚,提升产业布局均衡性,需保证区域福利的公平,促进福利正效应的增加。

二、关于产业布局调整福利效应的分析

用公式的形式对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的区域福利进行表示,如下:W=W1+W2+W3(其中代表福利整体水平,W1代表居民福利,W2代表企业福利,W3则代表政府福利)。在进行区域福利效应研究过程中,W1中的函数变量主要为要素价格(PL)、要素供应者规模WD、污染产业规模(QK)以及单位产品排污量(V);W2中的函数变量主要为产品价格(PC)、产业缴纳税额(R)、用以社会保证的利税比重(r%)、用以公共服务的利税比重(h%)以及区域范围内部产业竞争形成的价格折扣率(p%);W3中的函数变量主要为产生上交政府的利税(R)、基于土地的政府效益(ΔPS)。因此,有“W1=PLQL+ΔPs+PCp%+Rr%+Rh%-VQK”、“W2=Q-C”、“W3=R+△Ps”,即W=PLQL+ΔPs+PCp%+Rr%+Rh%-VQK+Q-C+R+ΔPs。对函数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要素价格、土地的政府效益、污染产业规模、区域范围内部产业竞争形成的价格折扣率、产业缴纳税额、企业收益(Q)、企业成本(C)等产生的变化对福利影响较大。由此可知,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是影响区域福利效应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从产业转入与传出两个层面入手,联系东部产业移出与东部产业移入过程,构建区域福利多元线形回归模型与实践序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当西部承接东部产业时投资量增加1%,則居民福利、企业福利、政府福利均得到提升,所获利益从大大小排列为“政府>企业>居民”,但在企业转移过程中,由于环境福利效益为负,需加强环境管控与质量力度,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东部地区产业移出后,居民就业与企业得到有效增长,政府财政所有下降。

此外,在构建差异化来动力区域流动模型(给予消费者效应函数、企业生产函数、要素禀赋一定假设,利用效用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需求求解,给予商品、要素市场出清,探寻一般均衡价格比率、福利函数矩阵)进行个体福利分析时,发展市场最优化聚集与社会最优聚集的不均衡是中国产业布局调整所需解决的最大困境,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东部国内价值链与国际价值链缺少二传手功能;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要想实现东部高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注重西部技能型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完善相应福利补偿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产业布局调整是一个综合性长期发展的工程,针对产业布局调整对东西部存在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应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区域存在的优势,科学选定转移产业类型,进行产业传出与承接。与此同时,在进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过程中,需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核心区域福利水平的有效改善,实现区域居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优秀高端产业的集聚。此外,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治理工作,避免高污染产业在中西部区域的转入。同时,通过建立益共享机制,提升区域开放性,增强公共服务质量,形成互利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力,邝惠贞.基于民众幸福感的福利效应评价——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福利效应的比较研究[J].战略决策研究,2014.

[2]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组,韩保江,张慧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超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J].管理世界,2017(07).

[3]孙浩进.中国产业转移中区域福利效应的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