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整合:为孩子的灵性发展而动

2018-11-26张玉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课标体系

张玉红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弊端,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为此,我们就如何开展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度思考。

一、课程整合的背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主要特征就是课程体系的重构,而课程整合则是课程重构的必然结果。

从社会层面来看,现在学科日益细化,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诉求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要求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各类专题教育就有50多个,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等。而儿童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都来基础教育抢“地盘”、争课时,是违背基础教育规律的。我们如果想获取对课程的深度理解,就需要超越单一学科的范围,采取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整合。从教材层面来说,教材内容交叉过多,一是学科间内容交叉重合,二是教材容量不足。

二、课程整合的策略探究

1.把握学科体系

学校把校本教研的中心放在让教师把握学科体系上,通过团队学习和研究,对教师进行“校内脱产”的分批、分层主题培训。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性质,依据课标厘清学科目标体系,做到“心中有学科目标,眼里有教学主线”,然后修订教学设计,根据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分解子目标,进而确定一堂课的具体目标。

2.建立知识网

学校引导教师依据课标,参照学科目标体系,通读教材,找出在学科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为主干,梳理出学科知识脉络。

3.总结整合方法

在实践中,教师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教材整合。纵向整合是对同一学科内不同学段教学内容进行的整合,或是对同一册教材不同章节内容之间进行的整合。横向整合则以不同版本教材间的整合及跨学科的教材整合为主。

三、课程整合收到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

通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教师实现了对教材真正意义上的把握,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转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随之得到明显提高,这是课程整合最大的成功。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只想从事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的教学,导致学校缺少全能教师;教师身份模糊,不属于哪个具体学科,评职称时遇到障碍;课程整合流于肤浅;等等。

四、对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思考

我们或许习惯于談论知识的整合、学科的整合、领域的整合,但不要忘记这些整合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要关注如何促进学生更加完整地面对他们的生活世界,更加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整合,它的实质是帮助孩子们建立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促进他们的灵性发展。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课标体系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