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共生 中西交融

2018-11-26叶小耀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特色交流

叶小耀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是河南省首批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中唯一一所“国际特色”类学校。学校从2000年开始“现代化、国际化”探索,2007年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称号,2010年在美国开办孔子课堂,2011年成为郑州市首批“国际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围绕“特色·出彩”的发展要求,坚持“国际理解教育覆盖全体师生”的发展理念,立足“3C发展”(面向世界,理解世界,走向世界),着力“双课建设”(课堂建设、课程建设),构建“4G体系”(理念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平台国际化、评价国际化),形成了“现代、多元、融合、共生”的国际教育氛围,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切实推动“双课”建设,确保国际特色建设出彩

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思想的重要载体,特色要以课程为最终体现。我校坚持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化建设,按照“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活动型”四个类型,与美国约翰逊大学、郑州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相继开发了世界语言与文化、模拟联合国、中美“千校携手”项目环保论坛、海外研学旅行等30余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构建了完善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努力让课程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活动,全面覆盖学生学习成长。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特色建设要通过课堂落地。在完成国际班常規教学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双课”模式探索,鼓励各学科教师与外方教师自由结合,同备、同研、同上一堂课,列入教学计划,以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在各类型班级全面实施,以学科内容为基础,让中外思想文化在课堂中交流、融合。同时,学校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坚持“四个一”工程,即确保中外师生“面对面”活动每周举行一次、“世界文化”讲座每月一次、英语风采大赛每学期一次、外教特色课程每班每周一次。目前,我校共有“模联”等国际特色学生社团17个,“携手成长”等常态化师生校内国际交流活动8项,“英美文化”等外教特色课程11门。这些课程和活动的实施开展,确保了国际特色覆盖到每一位师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二、不断健全机制,促进特色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特色建设是整体性工作,覆盖学校的方方面面。我校坚持从机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国际特色发展。

1.完善管理体系

我校专门设立国际部,具体负责学校国际特色建设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国际特色建设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及时研究发展问题,把握发展方向。

2.强化师资培养

我校的教师国内外交流培养已日趋常态化、成熟化、专业化。学校建立了每位教师“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每月上一节双语公开课、任职期间参加一次海外交流或双语培训”的培养机制。依托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美国约翰逊大学和孔子课堂平台,每年引进40余名外方优秀教师到校任教,选送8位生物、艺术、信息等学科教师赴澳大利亚接受双语教师培训。

目前,学校已有33位教师获得美国约翰逊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硕士学位,向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选派对外汉语教师25名。

3.加强教研交流

学校构建了“专家指导、合作探究、奖励推动、分享交流”的教科研模式,积极鼓励中外教师合作交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2014年以来,我校共有“关于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研究”“教育评价研究——中外学校教学实践”等10项课题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在专业报刊发表研究性论文百余篇。

三、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国际特色发展良好氛围

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特色文化的支撑。我校围绕“归厚、致和、多元、交融”的文化构建理念,结合国际特色发展需要,升级设备条件、推动文化建设。2014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两期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对一幢教学楼进行了整体改造,将其设为学校国际交流中心。学校还全面升级对外汉语阅览室和国学文化教室,新建国际交流特色教室8个,信息交流中心2个,设立“奋北”“旗林”等国际文化景观,使全校的国际特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3年来,郑州四十七中国际特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中美“千校携手”项目示范校、全国AFS项目金牌学校、“河南省教育名片”“河南省最具办学特色十大教育品牌学校”等荣誉。同时,作为省级国际特色试点学校,我校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3年来先后接待兄弟学校交流访问70余次。在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会、全国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年会、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培训会上,我校均作了典型发言,分享探索经验,受到各方赞誉。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国际化特色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