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2018-11-25张晓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因材施教素养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课程,其落实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当下所有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未来的学习状况。当下倡导核心素养培养,因此要改变传统陈旧滞后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把控上,要落实好各项教学细节,做好教学的合理化引导。

一、注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表达,逐步的训练其思维、表达、理解能力。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传统被动听讲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表达,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的渗透一点小游戏与其他小活动,将知识教学与娱乐形式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减少在课堂中注意力涣散。例如,课堂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围绕课程内容为主题,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感想感悟,或者谈论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让信息与感受得到分享,调动学生更强的感受能力,同时这种表达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思考能力,是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要有效回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有充分的获得感,这样可以提升其提问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分享的内容或者学习成果也需要积极的鼓励,让其保持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让学生因为认可教师而更为配合教学的开展,提升对学科的兴趣,由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注重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需要将教学引导落实到实处。对于教师而言,教学中面对大量的学生是沉重的教学负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充分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主动的反馈问题,而后针对问题做有效的反馈。同时要意识到一个学生的问题可能不是单个个例,很可能是其他学生也存在的问题。因此,要重视学生的提问与鼓励提问。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整体情况,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相似理论,强调将学生依据不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与习惯而划分为三个不同层度的学生,优等学生学习需要让其看到自身的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避免骄傲自大;中等学生需要让其保持学习的动力与信心,相信通过专注的学习可以更好提升自己;学困生则是让其保持学习兴趣就好,不必强调过高的提升,只要让其掌握基础内容便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同时也要给予一定鼓励,避免其对自身学习的自我放弃。因为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的内容、形式、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通过环境条件的支持来不断的补充自己的劣势。要充分意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要依据各学生情况做好其实际听说读写能力与学习态度的培养。要注重其沟通表达与思考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应试知识,要让学生意识到实际的运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多在生活中去运用观察,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書本知识的应对上。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习本身就有审美的元素在其中,核心素养也需要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有更高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各种文学作品与课外书籍众多,学生要通过不断的补充课外知识来丰富自身的内在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选择书籍中有更高的标准,懂得如何挑选高品质的书籍,同时在书籍的熏陶下让自己能够更有文化素养,有更丰富的知识内涵。教师需要在审美上通过多种文学作品做引导,让学生了解好的文学作品价值,甚至通过文学作品的背景情况介绍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由此懂得作品更多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意识到作品本身是读者的再创造,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去理解作品,懂得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作品,发现作品中的特点与趣味。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喜欢优秀作品的推荐,从而让学生从小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对个人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辅助培养价值。学生的审美很大程度会受到教师与家庭的影响,也需要让家庭中的成员充分的意识到该问题,做好环境的建设与引导,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培养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核心素质培养会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学生情况的需求与教学状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保持语文教学更好的引导作用。辅助学生更好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更强的欲望去表达、观察、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其对生活的理解与适应,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多种问题,让教育的价值真正落到实处。

张晓婷,安徽宿州市第九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因材施教素养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