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

2018-11-25宋朝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预设解决问题教学法

大多数老师已经接受教学改革并能融入其中,从突显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已经进入追求课堂主体综合性能力提升,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堂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那么问题教学法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種方法。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我们怎样思维》)从理论上看,问题教学法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走进语文阅读课堂,看到的却不是我们希望的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内在逻辑关系松散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问题的提出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编者对话的目的。结合课堂出现的问题,就问题教学法说三点意见:

一、问题预设应是基本问题

“粗放提问,实效不高”,具体表现为:教师随意提问、流水式提问导致“满堂问”,学生常常可以用“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学习的效果不好,教学实效不高。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预设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能调动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问题的设置,需要一个基本问题为纲,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积极参与阅读,获得感悟。基本问题的获得,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每一个单元、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关注面对的学生,通过筛选,获得有效的基本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学生所处年级不同,体裁不同,主题思想不同,预设的基本问题应该有所不同,方法应该追求多样性。例如:课题讨论法,线索追踪法,主题辨析法,人物分析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预设问题时,其实是教给学生自己质疑的方法。

二、问题要有梯度与逻辑性

面对七八年级的统编教材,课文的篇目减少了,阅读的能力要求没有降低,而是更加细化。问题教学法的恰当使用显得尤为关键。它的独特性决定了设置问题的特点。要求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紧密,环环紧扣。能从这节课所提的问题中明确得知这节课或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基本问题为线,用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逐层推进。

问题设置时注意问题的梯度性,一定注意不要交叉、重复。交叉、重复的问题会让学生觉得阅读课很繁琐,很无趣,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如在设计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两则》时,要明确这是一篇消息,学生对它是陌生的。从内容上讲,既有知识介绍又有内容理解;从表达方式讲,既有叙述、说明又有议论、抒情;从语言特点上讲,既有准确性又有客观性。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这些展开,不能支离破碎地随意拈来。且应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报纸。设计问题可以从一下几点出发:1.你认为消息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又是如何体现的?2.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如何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3.如果你在阅读《华商报》,怎么读得越快越好?4.让你写一则报道我们开学典礼的新闻,你会怎么写?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消息这种文体的学习和运用。

三、让学生能质疑、会质疑

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是提高的课堂有效性,追求高效性的关键。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呢?那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样的目标不合乎大多数中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认识,说明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告诉我们思考、质疑的重要性了。西方的教育很好的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中国的老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在学生主动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每个学生的质疑角度不同,提倡个性化阅读。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不断地探索,锤炼教学艺术,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宋朝辉,陕西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九年制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预设解决问题教学法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