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及对话教学模式构建

2018-11-25张达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语文

在塑造学生健全的语文素养过程中,以对话教学突显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为切入点,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活动,利用教学对话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

1.价值取向存在区分。传统教育模式主张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认定语文课堂只需要单一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化解这一误解后,语文教育又走向另一个“歧途”,盲目寻求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脱离课堂教学本身,架空了课本教材,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训练,背离教育改革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两者的有机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语感。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合理渗透人文内涵,有意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2.教育过程过于复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寻求形式上的创新,不停播放课件视频,转换师生角色等。信息技术在课程教育中的辅助教育不可置否,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但是在许多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了传统教学,多媒体视频播放则完全取代了教师的黑板板书,“五花八门”的课件制作无形中模糊了重点,导致原本简单的课堂教学因流于形式而变得非常复杂。

二、对话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策略

1.语言构建与运用。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需要立足于语言学理论,结合对话教学模式来架构语文阅读活动。一般情况下,阅读能力分为多个层级,教师需要以此等级为切入点,在原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解析文章情感,与文本内容进行情境对话,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加以运用,无形中就能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诵读,逐一解读语言文字价值,挖掘字词背后的内涵,体验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所思所想,把握创作的意图。

所以,教师在授课前要事先设计课堂中自己与学生的对话内容与方向,构建框架式对话式模式。以四四五五模式为例。第一个“四”,即教师备课前四问:第一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什么样的?(这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第二问,这节课我打算让学生掌握什么新的知识?(明确学习目标)第三问,我打算用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授课方法)第四问,我如何知道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展示检测)第二个“四”代表激情导入,情趣设疑;诵读感知,自主研习;品读鉴赏,互动交流;总结拓展,链接生活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五代表学生要有预习、思考、参与、合作、互动五种意识;第二个五代表学生的表述、思辩、赏析、整合、运用五种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四四五五模式教学的作用,提升师生对话的时效性,教师需要事先进行问题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以此提升师生互动对话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教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之《涉江采芙蓉》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深化师生对话:①诗歌中出现的主人公是谁?②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交流。部分学生回答:“她要去采摘芙蓉花,想要送给“所思”之人。”还有学生说:““旧乡”在“漫漫”长路的仅尽头,遥遥望不到头,主人公对此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教师此刻给予引导:“古诗的前几句讲述一位思妇采芙蓉花送给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故事。文章没写一个“痛”字,却蕴含了强烈的思念而不得的痛,请问我们从古诗中除了体验到主人公的痛苦,还能体验到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后,逐渐理解古诗被背后的喻意。

这样的“对话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把握课程价值,理清文本语言背后的含义,且有助于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教育要求,使学生更好理解语言素养。从实践效果来看,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提问环节的帮助下,学生能逐渐理解知识,全面强化学习能力,所以我觉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对话教学势在必行。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劳厄曾经说:“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此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语言的情感与思想变化,梳理思维脉络,充分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选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师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等描写入手,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如:“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请问为什么是同一个问题,黛玉的回答不一样呢?”问题一出,学生便开始交流,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交流得知,因为黛玉她寄人篱下,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所以为人行事十分谨慎小心。在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应对方案。如:假设此刻你是林黛玉,第一次来到家里,舅妈苦留你吃饭,你该怎么推辞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十分活跃,潜移默化中升华了学习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注重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能够从多元的文学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师需要以培育学生审美情趣作为重点,带领学生品读文本信息,体验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升华学习情感。

戏剧台词是最能够反应任务性格特点的,从人物说话的语气、词句就不难看出他们内心的矛盾。学生能够从中看出许多有关角色内心世界斗争,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找到文章经典台词,体验文字的魅力。如:①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②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③哦,侍萍!是你?以这一句为例,一个简单的问句将周朴园当时微妙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前一句使用叹号,表示相认无可回避,无可奈何,不能不认。后一句使用问号,表示不理解甚至是不相信,侍萍怎么可能是你?你不可能是侍萍?侍萍不会变成你现在的样子,周朴园不敢想,不敢信,不敢认也不想认。《雷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周朴园为例,除了有资本家的谄媚与冷酷,儿子面前的严厉,他内心依旧有一些温情,从他保留陈旧的家具、旧雨衣可以轻易看出。借助分析人物多面的性格,引导学生进行人物赏析,解读人物对话,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对话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雕琢,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内容。

4.文化传承与运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寻找作者笔下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出自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具备时代性与传承价值[7]。借助与作者及作品进行对话,既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一改传统授课手法,在课堂中开展一次模拟法庭,审判到底谁杀死了祥林嫂,以鲁四老爷为首,对婆婆和大伯、柳妈、鲁镇的百姓及“我”进行审判。通过在课堂中设置法庭,引导学生站在原告代理人和被告辩护人的角度展开辩论,充分了解杀害祥林嫂的元凶,从而掌握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借助对话交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采取批判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文化认知。

综上所述,四四五五教学模式,即“对话式”教学法无疑是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好方法,在对话式教学中需要学生与作品展开对话、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学生与教师展开对话。总之,“对话”教学法是学生掌握语文素养的关键,在对话中会无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玲.以“问题导学”为载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34-36.

[2]韩刚.新高考视阈下 指导高三学生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204-206.

[3]刘高太.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课堂教学初探[J].语文知识,2015(06):56-57.

[4]李华伟.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及其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5(17):217-219.

[5]黄文继.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82.

张达凤,海南东方市民族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素养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