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跟着课文练随笔

2018-11-25刘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陶渊明高中语文课文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针对教材写作安排和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对学生进行专门作文训练的同时,也不忘要求学生写随笔、周记、日记等。一般情况下,随笔不规定具体内容,不限定文体,要求宽泛的同时随意性也较强。高中学生学习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时间少,生活面较为狭窄,随笔写了一段时间,许多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老师批阅,也发现学生随笔的内容要么囿于自身小天地,“顾影自怜”,小家气十足;要么无病呻吟,空洞无物;要么东拼西凑,“为赋新词强说愁”,佳作不多。这样,实难起到练笔的作用。

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种要求学生写随笔的方法,学生写作积极性较高,效果较好,那就是跟着教材课文写随笔。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其中不乏千古绝唱。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鉴赏也是“有限”的,不能见“足金”的成色。这时,要求学生针对这些名篇写“读后感”似的随笔,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较个性的解读课文提供了一个空间:学生或领略精深、博大的思想,或感受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或欣赏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或体悟独出心裁的构思,或品味规范、生动、优美的语言;又能在这样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逐渐深刻思想、敏锐眼光、丰富情感,提升语言文字的修养,达到练笔的效用。

如何跟着课文写随笔呢?根据随笔内容或形式的不同,有如下几种主要写法。

一、评价赏析性随笔

项羽,一个青史留名的悲剧英雄,尽管后世评论他的诗文颇多,可学生在学习了《鸿门宴》及读本《乌江自刎》两篇课文之后,仍“激情满怀”,放胆评说他们心目中的项羽,涌现了一些随笔佳作,仅举题目为例:《不可沽名钓誉学霸王》《追随霸王——乌骓马的自述》《霸王泪》《七嘴八舌说项羽》等。陶渊明这位隐逸田园诗人距离我们很是久远,在品读、赏析了他的《归去来兮辞》后,又阅读了读本所选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与子俨等疏》,学生觉得走近了陶渊明,洞悉了他的心声,对他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和评价从以下随笔题目中可看出:《陶渊明——自然之子》《既现实又理想的陶渊明》《一个既脚踏实地又不流于世俗的陶渊明》《并不是隐士,只是追求生活的本真》《安贫乐道的陶渊明》《注重亲情的陶渊明》等。这些随笔又何尝仅是对陶渊明的认识与评价呢?这其中不仅有语言智慧火花的闪现,更有思维智慧火花的耀眼光芒。屈原——伟大的“行吟者”,可由于现今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对他知之甚少。在学习了《离骚》及读本中他的诗歌《山鬼》《湘夫人》之后,要求学生写随笔,或评说屈原或赏析他的诗文。班上一位课外阅读丰富、文笔较好的学生竟然写了一篇诔文——《悼屈平诔》。虽然文笔稚嫩,但敢于尝试,情感也较充沛,引用诗句自然、贴切。且引其中一段:“呜呼!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唤来红巾翠袖兮,揾英雄泪。先忧天下之忧兮,后乐天下之乐。了却君王天下事兮,可怜好梦惊!奸佞诬谤严相逼兮,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兮,岂因祸福避趋之?路漫漫欲求索兮,怎忍与君别?”可见及时地启发学生跟着课文写随笔,收获颇多。

二、话题类随笔

学习了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让学生以“继承和创新”为话题,自定文体,写一篇随笔;学习贾谊的史论《过秦论》之后,以“论民心的得与失”为话题写随笔;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以“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与惜时不虚掷人生”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学习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后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学习了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后以“痛苦是一笔精神财富”为话题写随笔……这些话题其实来自课文的主旨或深邃内涵,教师要善于提炼、概括。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话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对课文较深入的理解,那么对话题的内涵也较易把握;关系型话题写作又能锻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在平日的随笔练习中就加强了高中语文考试作文命题中重要一类——“话题作文”的训练但又不刻意,学生也无过大的压力,可放胆为文,也不乏佳作涌现,为考场作文积累了素材,积累了“思想”。

三、诗歌故事类随笔

学习诗词单元,让学生尝试填词,学生倒是兴致颇高,填得也较有意思。如:“虞美人 寒窗苦读 数列动量何时了?门门都重要。函数昨日又周考,成绩不堪回首。本本资料厚如砖,神仙也疲倦。问君何处合成愁,恰似莘莘学子心上秋。”再如学习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小说中写到二老晚上给翠翠唱了十首情歌,但并没有写情歌的内容,我让学生根据民歌特点,小说情节,湘西风俗,编写几首情歌。有些学生写得挺有意思,如:1.山那边有座大碾坊/有人许配女儿做嫁妆/哥哥我不要黄金屋/只求与妹永居碧溪上。2.峭崖壁上虎耳草/叶儿肥大可做伞/翠妹若是有心采/哥做长梯搭鹊桥。

故事类随笔:如学习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让学生续写结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写故事时,要求突出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丰富内涵的把握;给《边城》续写结局,编故事时要求学生突出细节描写和以景衬情手法等。

四、质疑探究性随笔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母親为什么不喜欢贤淑、美丽的刘兰芝呢?这是学习诗歌时始终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的问题。自然,这次的随笔是探讨焦母驱遣刘兰芝的原因。学生在随笔中各抒己见,总结起来有四种,倒也很有见地。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几年,兰芝未给焦家生育一儿半女;二是焦母寡母的心理在作怪,看不惯晚辈的儿女情长;三是出于女人的嫉妒,无法容忍出色的兰芝;四是怪焦仲卿爱兰芝深切,有碍仕宦之途。

鲁迅的《祝福》对祥林嫂具体的死因并没有告诉读者,虽然这一点在文中显得并不重要,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到了这一点,这时顺势就布置了一篇随笔,质疑祥林嫂的死因。一位学生的随笔《无归》因阐释有理,理解深刻,文笔洗练,被老师推荐并刊登在《高中语文周报》,这是教学相长的结果,真是兴甚至哉。

如此练随笔,好处自不待多言了。关键在持之以恒,师生都不能有懈怠,否则,必然半途而废。对随笔,师者还要注重点评、面批等,以鼓舞士气,使随笔练习蔚然成风。

刘燕,新疆昌吉州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陶渊明高中语文课文
你好,陶渊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