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追寻语用教学的智慧

2018-11-25张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动因祥林嫂言语

深度阅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透过言语的形式探究其本质,思考言语思维的动因。这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语用知识,更要提高认知判断能力,要懂得探究和实践,继而掌握言语文化。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时,也要指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在探究言语方法,感悟言语动机,了解言语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语用的智慧,进而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的核心素养。

一、探究言语方法,走进心灵

探究言语方法指的是运用语用知识的原理,举一反三,尝试驾驭语言。学者曹海明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着眼于语用教学,将语文教学过程变成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探究作者采用何种方法展开写作,更要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想要运用这样的文字使得读者产生怎样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阅读《祝福》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其中的言语方法,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情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祥林嫂谈及阿毛的片段,祥林嫂自己提出如果阿毛还在,也有这么大,而别人知道了她常说的话,便会说如果你们阿毛还在,也就这么大了。这里作者用的是相同的句式,祥林嫂用“我们”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其一起承担痛苦。但是鲁镇的人却刻薄地回答,并将其伤疤揭开,试图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畸形心理,但是却丝毫都不顾祥林嫂的看法。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言语表达方式,也能理解作者为何如此安排人物对话。作者想要通过正在对比展现祥林嫂的生存悲剧,体现其内心的凄苦之情。

探究言语方法,感悟作者内心世界,这样便能促使学生超越具体的语用情境,感受到言语智慧和其所表达的价值。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尝试驾驭各种语用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言语思维的方法和规律,进而可以更有智慧地阅读。

二、剖析言语动因,优化品质

剖析言语动因指的是教师要促使学生发展深刻性思维,尝试更透彻地理解语言。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因此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基于某种原因而激发的,这就是作者的言语思维动因。

在指导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其中的言语动因,从而分析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思想。以阅读“荣禧堂”一段作为例子,林黛玉猜测了其中的座位分别属于什么人,而后则选择了椅子入座。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不少学生只是将阅读焦点放在林黛玉为何如此选择座椅上,但是却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如果仔细阅读便可以发现,作者提到座椅强调“半旧”,从中一能看出时间的沉淀感,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贵族世家,其次,让人联想到贾政十分朴素,有清廉的特点,第三则能看出王夫人不喜欢张扬的特点。如果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作品中谈到贾宝玉衣着等处也提到了“半旧”,结合后面的内容看发现,作者用此埋下了伏笔,体现出贾府在经历繁荣后,现在已经出现了颓势,这才是作者主要想要展现的思想。

如果学生能在阅读中探究作者言语思维的动因,则学生就能更深刻地展开探索和发现,进而优化阅读品质,让阅读更为深入。

三、了解言语文化,汲取营养

了解言语文化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领略民族思维方式,进而汲取民族优秀的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透过言语现象挖掘其中的文化更低,继而进行更深刻,也更具有智慧的閱读。

在阅读《过秦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儒家文化思想。首先作者提出暴政必然会带来速亡,纵使国家强大也没有用,这样作者就强调了暴政的危害性,用事实证明统治者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否则就会步秦朝的后尘,以覆灭而告终。其次文章提到了小民不可欺的观点,认为民众的力量十分强大,这和儒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想法相互呼应。这样作者就更好地阐述了儒家思想。最后作者还提出武力的强大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只有靠仁政才能促使国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作者通过秦朝的灭亡展现了儒家的思想,体现了只有用仁政才能产生治国平天下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艺术,更体会到了其中的文化气息。

学者曹海明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影响了语言,本身又积淀在语言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汲取其中的文化营养,借此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语用的智慧,展开深度阅读。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发展追求语用的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进而让学生的阅读智慧得到全面提升。

张燕,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动因祥林嫂言语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