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2018-11-24张辰黄海均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公民权利宪法

张辰 黄海均

摘要:自我国宪法颁布至今已34年,在宪法实施基础上,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飞跃式的进步。我国为法律之上的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首先应坚持宪法至上原则,树立宪法权威。宪法的实施,需要广大社会公民的思想支持,需要多数社会公民具有宪法意识。因此,培养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并不断提升其宪法意识是建设法制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宪法意识 公民权利 宪法

伴随我国普法力度的加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对于自身相关性法律权利关注意识增加。故对于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最高法.宪法更是关注。此外,宪法在相关法律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独特的约束作用,使公民逐渐意识到宪法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地位。目前,部分公民对于我国宪法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知道宪法的存在,而不了解宪法的内容。当公民意识中宪法与宪法实际内容出现冲突时,民众则会消极看待宪法,认为其不具有保护公民权益的力量,进而出现逆反的法制心理。淡薄自身遵纪守法意识,进而可能出现违法行为。因此,要想提升公民的宪法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挥宪法在先生生活中的作用性。

一、目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问题及原因

(一)经济因素制约。公民的宪法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现阶段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影响公民宪法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国现存经济体制无法为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有效的动力保障,市场主导地位缺失,公民的契约意识不足,进而宪法意识亦处于落后状态。

(二)受传统文化影响,宪法权利意识薄弱。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奴隶制和封建制占去了三分之二的时间长度,一脉相连,传承进化使得我国的文明有别于西方的文明,形成了特色的传统文化观念,但是也恰恰是这种强调服从、强调人治的文化观念束缚了现代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发展。在我国,由于长期深受“臣民意识”的影响,许多人脑子里缺乏“公民意识”,缺乏民主传统。我国传统文化意识中,以权力至上、专制主义以及义务本位为主要特征,此种文化意识形态下,人民缺乏民主意识,无法准确认知自身的现有权利,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宪法意识。进而阻碍宪法的监督形成。

(三)党政机关缺乏宪法意识,违宪现象频频发生。现在很多党政机关还是深受高度一元化政治格局的影响。习惯以自己的名义向民众发号施令。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往往不善于从宪法的价值角度出发而是从功利主义地方主义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了很多违宪违法的法规。而我国目前又没有健全的違宪审查机制,这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审查各级地方党政的行政行为,就无从很好的制约党政机关的权利,这就导致了有宪而无威的现象。

(四)公民缺乏宪法基本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在我国多数公民意识中均有所了解,但是公民对于我国国家相关机构、国家机构的形式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认知不足,对于自身的基本权利以及义务了解不足。造成此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普法宣传的欠缺性。公民在发生侵权或者纠纷之时有一部分是向地方党委(或其职能部门)求助。一方面反映了党在处理一些纠纷中的协调和权威性:但另一方面这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宪政意识是有害的,对于维护司法的权威也是不利的。

二、推进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为公民宪法意识提供经济支持。第一,政府与企业要职责分开,政府仅仅行使其行政职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稳定性,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而企业则做好自身作为商品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第二,对政府相关机构进行精简改革,做到统一性、高效能性原则。确保政企分开状态下,政府国有资产权与宏观经济调控权向各级人大逐步有效转移。

(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举办红歌比赛,观看历史纪录片等,让公民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使其对自身公民身份有所认知,增强其国家归属意识。是其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首先应强烈认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其中包括认同我国的过往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行的主流思想价值观,以忠实国家和民族为己任。引导公民认知祖国的辉煌历史,以祖国辉煌历史为荣,此外使其认识到未来建设的艰巨性,另其以建设祖国未来为己任。

(三)严肃查办渎职侵权犯罪。保护公民人权和提高公民监督意识。伴随着中央反腐态势的加强及对渎职侵权犯罪认知程度的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渎职侵权检察厅以高频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人权意识即是宪法的核心意识之一。

(四)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激发公民的宪法意识。基层有民主,政权才有公信力,决策才有向心力,社会运转才能产生内生的强大动力。可以参考广州市这一做法,广州市积极推进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保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设法治城市。在全面推进社区直选、建立听取民意制度、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可借鉴经验,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政治和法制保障。

(五)开展向基层的普法实践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志愿者向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分发宪法基础手册,让每个公民都亲自的接触自己的权利保障书,认识自己的权利保障书和学习自己的保障书,最后拿保障书来保护自己。此外,普及宪法知识的形式必须进行创新,除了固有的形式外,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普及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普法活动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结语:意识和观念是自觉行动的先导。社会主义宪政需要宪法意识的基石作支撑,宪法意识也需要社会主义宪政的具体保障。只要我们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宪法就会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实现其价值,成为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真正成为国家与民族生活的最高准则。成为我们的信仰。

猜你喜欢

公民权利宪法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紧急状态下国家克减权的运行与公民权利保护——以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有力防控为视角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权力、公民权利与责任的互动——澳大利亚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巴山新语:用法治为公民权利“撑腰”
依法治国与公民权利保障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论“七八宪法”于“八二宪法”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