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抗战烽火中的岁月情

2018-11-23郎慕中

世纪 2018年6期
关键词:日寇

郎慕中

抗战中期,我还在浙西战时第一临中读书。当时日寇疯狂进攻,步步进逼,烽火燃遍江南大地,大好山河遭到铁蹄践踏,成为沦陷区。军政机关大撤退,我们学校也随着从内地搬迁到偏安一隅的浙西天目山区。在艰苦抗战岁月中,我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虽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蹉跎岁月,仍像一条彩虹留在心间。

跑警报结下深厚情谊

天目山海拔150米,周围重峦叠嶂,雄峰峻岩,深壑险谷,云山逶迤,成了防御日寇的天然屏障。学校设在天目山麓的禅源古刹,旁边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当时天目山区已成了浙西抗日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也成了日寇眼中钉,差不多每天都从杭州笕桥机场派飞机进行循环搜索,不休止地狂轰滥炸。由于这一带是群山峻岭,山高林密,敌机很难找到目标,虽天天来,也只能盲目丢几颗炸弹,向丛林扫射一阵机枪,就飞走了。可是敌机频繁飞临,对我们学习干扰很大,差不多每天要跑警報。

逢到晴朗天气,我们就进森林里,坐在软软的松针上,松树杈上挂着小黑板,听老师讲课。生活十分艰苦,晚上点的是青油灯,吃的是霉糙米,而精神食粮就更少,没有书报,可是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抗战宣传活动,十分活跃。逢星期天,我们就一起顺着狭窄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竹林,在潺潺蜿蜒的溪流旁,几棵红松拱围的大青石上团团围坐,畅谈文学,抒发理想,或者商量学生会的事。

我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都是学生会宣传积极分子,我负责编辑出墙报,油印快报;林嫣则是话剧组的台柱,她是从沦陷区大城市来的,父亲原来是国统区的一个县长,县城沦陷,他带着部下撤离县城,上山打游击去了。这次她给我们带来了巴金的《家》《春》《秋》在报纸连载的剪报合订本,和曹禺的《野玫瑰》等。看到这些书,我们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像久旱逢甘霖,经常在田边、溪边、林中一起读书。

当时,最轰动全校的一件事是校庆,学生会在老师指导下演出《野玫瑰》话剧。这是一个颇为浪漫传奇的大型抗战话剧,大意是抗战时期,我方女特工“天字十五号”夏艳华奉派进沦陷区卧底,与大汉奸王立民结婚,由此所引发的一段故事。演出当天非常隆重,学校还请了行署机关领导参观。演出效果轰动,尤其是林嫣出任主角,将富有民族大义、美丽妖艳、机智大胆的女特工夏艳华演得惟妙惟肖,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行署还特地邀请我们第二天加演一场,招待军民。当时的《东南日报》还特开专版报道了演出盛况。

不久,战争的灾难又降临了。

清晨,我们刚上完第一节课,突然警报声又响了。我们冲出教室,直奔红松林深处躲避敌机。刚爬上一座山岗,我的疟疾病又发了,全身发抖,腿脚发软不听使唤。同学曹荣是我的同乡,身体魁梧,人也善良,好不容易将我背进了红松林,自己爬上一棵合抱粗的红松的树梢,久久注视着山下。我高热渐退,舒服一些,但全身软乏,无一点力气。曹荣从树上下来,忧心忡忡告诉我他发现一个奇怪迹象,周围高山顶上出现白色标志和记号,还不时出现白光,并对我说:“没看见林嫣。”我猛地就像被火灼了,惊叫起来:“啊!她今天未来上课,一定疟疾病发作(抗战时日寇散布的疟疾病菌,当时广为传染),还躺在宿舍里,哪怎么办!?”

曹荣说声:“我去看看。”他一转身,顺着长满长茅草的山坡滑下山去。这时飞机就像蜂群一样在空中盘旋,越飞越低,我清楚看到机翼上红色的膏药旗。突然响起一阵尖利呼啸声,接着传来震耳欲聋轰隆轰隆的炸弹声。山下我们学校所在的大雄宝殿冒起一股烈焰。仍不见他们回来,我心里焦急万分。敌机狂炸了半个多小时之后,终于飞走了。山谷林间沉寂下来。山沟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声音渐近,树叶掩映中出现两个熟悉的人影。曹荣和林嫣都安然无恙。“啊!是你们回来了!”劫后余生的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高兴得热泪盈眶。

我们学校所在的禅源古刹和行署机关所在地,还有附近的村庄,均遭到日寇毁灭性的轰炸。原来日寇在轰炸前利用汉奸在高山密林中设置标志信号,就是曹荣在红松树上看见的白色标记和白光,这次打击变得十分精准。幸亏我校师生在预备警报发出后不久都已隐蔽进入森林,没有伤亡。可是古刹被炸毁于一旦,变成了一片瓦砾。战时师生无处栖身,学校就迁到距我家较近的印渚镇净山寺的古庙里。

我和林嫣的交往密切起来了。有一次,林嫣喜滋滋地送我一本油印刊物,神秘地说:“这是我哥托人从沦陷区捎来的,你一定喜欢,你看完给曹荣看,可不要随便借给别人弄坏了。”

我打开扉页,眼睛一亮,正是作家姚雪垠写的小说《差半车麦秸》。这是写一个农民参加抗日游击队的故事:为了保家卫国,忍痛惜别新婚妻子和还差半车麦秸便能建成的茅屋,投奔抗日游击队。他英勇作战,受了重伤还梦呓般唠叨着:“差半车麦秸……”我入神地读着,深受感动,连她转身离开也未曾察觉。

战时临中好多同学来自杭嘉湖沦陷区(日寇占领区)。他们无家可归,林嫣也是。我家离小镇只有15里路,当时沦陷区来的学生都以学校为家。因此假期中我常邀他们到我家做客,我家住在山沟沟里,村舍都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冈坞坳里,开门看得见、叫得应,可是从这头到那头,翻山越岭得大半天。

妈妈见是大城市来的学生,又都是无家可归的,况且林嫣又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当然另眼相待,变着法儿弄好吃的招待她。那时抗战,农村很苦,只能用山芋干、苞米饼待客,林嫣更喜欢荞麦饼蘸着家养的蜜蜂产的蜜糖吃。她总是边吃边赞不绝口:“大妈好吃,这赛过城里的面包蛋糕。”说得大家都笑了。沦陷区离乡背井的同学都盼望有个温馨的家,因此并不嫌弃我们山坞窠里贫寒的生活。妈妈每次总是显出不可捉摸的喜悦,她已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林嫣,还十分关切地看着林嫣问长问短,我心里直暗笑,林嫣瞥了我一眼,脸色却倏地赧红。

大扫荡惨剧促使我投笔从戎

七月流火,田野已是一片金色,到了丰收季节。此时城里传来了可怕消息,杭州、富阳城里的鬼子又开始地毯式地沿着公路线大扫荡。鬼子扫荡就是所到之处,实行毫无人性的“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因此,学校提前放假,把学生疏散回家。可是沦陷区来的无家可归的学生、教职员工仍留在学校里,跟随学校一起疏散。这时正遇上新稻还未收割上,农村普遍缺粮。妈妈叮嘱我等新稻收割上,再邀请他们来家做客。因此林嫣和班级里几个同学没有跟我回家。

已是日暮时分,山道上突然出现一批批背着包袱,担着箱笼逃到山村来避难的人,带来更可怕的消息是:鬼子这次大扫荡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临走还放把火,有的村庄已变成废墟。于是,我们行动起来。大山坞的纵深处,有一个人迹稀到的天然溶洞,据传说洪杨造反时期,附近二十里地的百姓就在这里避难,里面可以容纳三四百人,四周是丛篁密箐、翠烟如织,十分安全。我们全村人,还有镇上逃来的亲友,都躲在洞里,整整躲了一天一夜。鬼子撤回城去了,大家又回到村里。第三天,逃难的人陆续回去了,妈妈不放心,要我到镇上去探听林嫣的消息。我一走进小镇,眼前就出现一幅断墙残垣、十室九空的惨景。后来才得到消息:那天留校学生和教师因人多目标太大,都分散了,与镇上居民一起躲避。林嫣来不及离开,只得躲到一家居民三层阁的稻草堆里,却被这群豺狼不如的禽兽糟蹋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真同晴天霹雳,心里难受极了。曹荣也唏嘘叹息不止。第二天我就去探望她,她已被校方送到縣卫生院,躺在病床上昏迷刚醒过来,痛不欲生,身体也十分虚弱。妈妈要我带了半筐鸡蛋和糯米来看望她。到了病房,她听说我来看她,忙用被单蒙着头凄凄啜泣。我在她床边足足坐了一顿饭辰光,再三劝慰她。她没吭声,也不肯回过脸来。最后,我只能怀着同情和凄切的心情离开。

局势平静下来,新学期也快开学了,这是高中最后一个学期。本来学生会几个干部都准备毕业后,结伴去南方桂林报考西南联大,可是开学了,仍不见林嫣来上课,而后也杳无音信。我和曹荣到处打听林嫣的消息,听说她已跟着父亲、哥哥走了,我们和她就此失散。

毕业后,我和曹荣和班级里几位同学结伴南下,打算去桂林报考西南联大。抗战时期交通十分不便,完全靠步行,又要通过鬼子封锁线,一路上我们饥寒交迫,晓行夜宿,到了桂林,西南联大早已开学了。在桂林停留期间,得到征招远征军的好消息,我和曹荣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远征军。

在撒哈拉山区与缠蛇共眠

我们这是个属准军事编制单位。报到第二个周末,缅甸的腊戍被日寇占领,日寇派400架飞机狂轰滥炸,滇缅公路遭破坏,滇缅铁路也被切断,大批军援物资积压,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输,但前线供不应求,士兵严重缺乏枪支、弹药、食品。情况十万火急,军用物资供应处奉命立即转移到原始森林纵深处的撒哈拉山区,启用第二条军援物资运输线。

撒哈拉山野人区,是原始森林纵深地带,地处亚热带,气候潮湿,毒蛇、毒虫横行,环境恶劣。出发去新的营地那天,我们见到班长是傣族人老兵沙坤。沙坤递给每人一根竹杖,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叮嘱说:“这里蛇特别多,只要不故意踩到它激怒它,蛇一般不会主动袭击。路上遇见蛇别怕,就用这竹杖把它挑开或赶走。”

夕阳西下,眼前出现一片腹地,原始部落“撒哈”到了。这里是土著的居民聚居点,有一片辽阔的盆地,到处是茅寮,也有集市。散落着一处处围着篱笆,里面是一幢幢圆锥形,屋顶盖着芭蕉或茅草,也有是纸板和马口铁皮盖的小屋。沙坤说那就是我们的营房。报到后,我们就暂住在土坡上一家名字奇怪的地方——“缠蛇旅馆”。

我和曹荣来到旅馆。曹荣刚上床,老板推门进来二话不说,把两条青光光的蛇往床上一放。曹荣大吃一惊,我们责问老板,老板是个老土著,不懂汉语,一脸无可奈何,最后两手一摊,转身关门走了。我们两人呆在屋里,紧紧瞪着伏在床上一动不动的青蛇。很晚了沙坤才回来,一见我们这副神态,禁不住哈哈大笑说:“不必害怕,缠蛇晚上伴你们睡,这里的毒蛇、毒蚊就会躲得远远的,保护你们无忧无虑睡个好觉。”

我们仍是忐忑不安,不敢睡,实在倦了,才悄悄躺下。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沙坤早已起来了,我刚坐起身,感到腿上拴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一看不得了,竟缠着一条缠蛇,惊惶失措,伸腿想摔,缠蛇也乖巧,刺溜一声,已不见影踪。原来缠蛇是生存在丛林的一种无毒蛇。这种青蛇身上发出一种浓重的酸辣气味,毒蛇、毒蚊一嗅到就会死亡,不敢靠近一步。当地土著人普遍豢养缠蛇,人畜被毒蛇咬了,只要伤口抹上缠蛇的涎沫,就能保人畜平安。缠蛇喜欢人体温暖,“缠蛇旅馆”的旅客入睡后,缠蛇会轻轻缠在人的手脚上,旅客也就可以放心睡个好觉了。

隐蔽在崇山峻岭的供应处,任务十分繁重艰苦,既要防止敌机追踪轰炸,又要保管运输枪炮弹药、药品军粮等物资。但在艰苦浴血战斗的激荡峥嵘岁月,大家同仇敌忾,斗志高昂,都想着早日将日寇驱逐出国门。不久,前线接连传来鼓舞人心的捷报,在密支那大会战、八莫大会战中,这支日寇王牌军——南京大屠杀主凶十八师团被远征军全部击溃歼灭,真是大快人心。1945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我回内地继续上大学。林嫣依然下落不明,曹荣和沙坤仍留在军队里,后来沙坤仍留在山区,曹荣则去了台湾,从此大家音讯断绝。

暮年的重遇与遗憾

倏忽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次我去外地出差,乘南下99次火车。车到衡阳站,我突然瞥见对面月台上一个熟悉的背影。她上了一列北上的特快,她蓦然回首,我们都呆愣了。时隔多年,我们还是一眼认出了彼此。这时开车的铃声响过,乘务员关上车门,汽笛鸣叫,火车徐徐开动。她把头伸出半启的玻璃窗,用手围成喇叭喊:“郎格里(这是杭嘉湖当地一种昵称)是我,林嫣——”真是她,半个世纪来魂牵梦萦的林嫣!惊鸿一瞥中,我们四目相对,林嫣泪水莹然,紧紧握着的手绢放在嘴里咬着。回到车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当年我们这段青春萌发朦胧的爱情没能开花结果,没想到依然有相见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曹荣从台北回来参加杭州首届同学聚会。有同学看到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的文章,通过晚报辗转给我来信。同学会已经找到了林嫣,我们终于恢复了联系。她在和我们分别后,跟随父兄参加了四明山游击队,后来到北京一所艺术院校工作,并且和一位艺术工作者结为连理,日子过得不错。不久,我收到林嫣的来信,这么多年来她仍惦记着我,到处打听我的消息。信中回忆往事,字里行间仍充溢着深厚的情谊,让我倍感温暖。

后来我得知林嫣患病,和曹荣相约专程去北京看望她。她来信说:并无大碍,等养好身体,明年秋天一定赴杭参加第二届同学会,届时共游美丽的西子湖,然后她会伴我们攀登长城、看西山红叶。半个多世纪辗转分离,我们虽然各自婚嫁,但是对对方的关心依然如初。我满心期待秋天的重聚,可时隔不久,突然收到林嫣家里发来的讣告,她走了。我的心头被沉重猛击了一下,忍不住潸然泪下。我永远不会忘记苦难的烽火岁月,这段岁月也带给我丰富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一生回味。

猜你喜欢

日寇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不朽的抗联战士
纪念毛泽东诞辰127周年
决战“青纱帐”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发扬延安精神
人民的好总理
一件珍贵的“今年胜利”银簪
左权将军的军事才能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