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达的背影

2018-11-23张存学

丝绸之路 2018年4期
关键词:出发点言说写作者

文/张存学

(作者系作家,甘肃省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作为评论家的雷达在中国文坛上驰骋多年,他强烈的在场感,他宽广与包容的胸怀,他基于人本身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他持守中性立场对偏狭话语的警觉态度让人钦佩。雷达先生的文学评论之所以始终能够领时代之先,除了他敦厚的性格外,还应该归功于故土对他的滋养,应该归功于故土赋予他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文学是生命层面上的事情,对生命充满敬畏也就将文学当成神圣的事来对待。

在当代文学中,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以及各种观点此起彼伏,形而上学惯性的思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以观点、以某些理论和价值性言说为出发点的文学评论者,这些评论者往往在观点层面上打转而脱离文学的在场生成和艺术生命,而雷达先生始终对非在场的评论保持着警觉,始终以文学的在场性为言说的前提,始终不被一些所谓新的理论所左右。持守评论的独立性,这是先生多年之所以保持评论的活力的原因之一。持守独立的立场使得先生能够自由而深入地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基于事实本身而进行的。

持守人性立场是先生的写作具有活力的另一个原因。人有本然性,人的幽暗、人的光芒四射都是在人的本然性上发生的。也就是说,人是存在意义上的人,人有内在的尺度。文学根本上说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写人性和从人性出发是两码事,从人性出发首先要求的是写作者个人必须具有通达人性的善意,必须具有人性内在的尺度,这样才能兼容并蓄,才能在一个宽广的范围内观照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才能与作品共生于艺术创造的世界中。基于此,雷达先生总是从作品给予人的温度入手,然后上升到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先生总是挈精要而不忘细微,揽全局而不忘小节,然后显现出先生强有力的划界能力和言说能力。从雷达先生的诸多评论中都可以看出,先生的写作始终都以人性为出发点的,并以人内在的尺度进入写作,在此写作中或者达及他个人的世界,或者通情于他人,通情于物与景,并在其写作中衡定当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作为一个写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长期以独立的、人性的立场面对自己和面对他者,先生的为人和为文都令人尊敬。

猜你喜欢

出发点言说写作者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写作
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出发点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
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研究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荣辉:以未来的交通环境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