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耙齿的影子

2018-11-22李新文

当代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耕牛格子稻田

溪水从大山里流出来,左一绕,右一绕,流到下游的杨家堰,便把脚步放慢了,视域也变宽了。人往水边一站,仿佛看得见时光在一层层淤积、沉淀,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现场。流不走的,却是滩上的花草以及与水有关的物事。

燕子花、油菜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从时间里拱出来,像一页展开的水边书。风一起,花草的香味吹得到处都是,直勾勾地引诱着你。我是春天的那个下午来到这滩上的,满眼的花草熏得人想入非非,一屁股坐上去,却隐隐作痛,起身一看,竟是根耙齿。

捏在手里,沉甸甸的,似能抓出一把岁月的重量。

水边的乡下,耙齿的影子随处可见,形同步履匆忙的农人。而我的记忆告诉我,它的一生与水、田地、耕牛息息相关。三月桃花汛,大水贴着不远处的北港河漫过来,白亮亮的一片。此时,比水汛还忙碌的却是铁匠铺里的铁匠,甩着咣当作响的铁锤,打铁。火星交织的时间里,不一会儿,一块生铁出落成光芒闪烁的耙齿,往杉木新耙的横档上一插,便有了向往水的欲望。

大水挡不住耙齿的光芒刺激,很快逃离现场。天空下,露出一块块水田。日头一照,像大片好看的镜子。

经犁铧摆弄一番后的稻田,受不了耙齿的诱惑,马上用满田的泥香和一层层的细浪,召唤着耕牛和木耙。忽而,咯噔一响,人们下到田里,摆好耙,放稳牛轭,鞭子一甩,人、耕牛、木耙便与水田走在一起了。满含渴念的耙齿,扎进泥缝,用锐利的齿锋,划开泥土的淤结,像打开一个个生命的隐秘。不多久,沉睡了一冬的土地被疏通了,露出鲜活的血色。耙齿走过之处,准会跳出几条活蹦乱跳的泥鳅,似在打探季节的消息。而人站在木耙上,一派安闲,甩一下牛鞭,木耙划出数丈,人也跟着走出数丈。偌大的水面上,人的影子,牛的影子以及木耙的影子随波荡漾,宛若一田浪漫的诗句。可他们仍觉不过瘾,还要敞开喉咙抖几句山歌——

太阳出来亮汪汪,

牛鞭一甩走四方,

田当纸来汗作墨,

精耕细作日月长。

……

山歌子在阳光里跳跃、飘扬,仿佛一面季节的旗帜。

我亲眼看见爹唱着这样的歌儿在田野上忙活。他站在木耙上,木耙与耕牛站在稻田里,稻田站在天空下;仿佛,人、木耙、耕牛和田地一齐在动,成为气息相通的整体。如果细心聆听,还能听清大地的呼吸和泥块儿的吁气声,似有只可意会的痛快。这痛快,水汽一样穿过阳光,传到我的心里,格外舒坦,甚至觉得耙齿发出的光芒像一种生命的磁力线,穿越我的神经,焕发出少有的活力。不半晌,稻田被整好了,铺在天底下,平展展的。这时候,我们鸟儿般下到田里,躬着身子插上一株株秧苗,转瞬之间,便绿了;生长的气息蓬蓬勃勃,一下传给鸟,传给花,传给溪水和村庄,好像日子也在一天天生长。

爹说,方圆十里最不上心耕种的要数杨家堰的杨牛生,他打耙齿,也爱喝酒,成天弄得像个酒鬼。那天上午,我去溪边刈猪菜,一眼瞧见他绊绊磕磕下到田里,满身的酒气,醺得一块水田差点醉了。谁都知道那是块上好的垄田,现在,却被他弄得不成样子——随风荡动的水面上,漂着数不清的禾茬、杂草和沤烂的稻草,暗黑、腐烂的气息,一波一波弥散开来,直撞人的鼻息。摆好耙,脚儿一踮,竹鞭一甩,吼,吼,吼,忙开了。哪怕牛的力气再大,也吃不消他的蛮干——甩着的鞭子,呼的一下,又一下,连空气也被抽得颤颤发抖。牛受了痛,气儿直喘,眼睛也胀红了,一刹甩掉牛轭,叉开双角反身向他扑过来,轰,没省过神,便被牛从木耙上拱落下来,跌了个手脚朝天、水花四溅。而脚踝,却让耙齿划出寸长的口子。至此,他才如大梦初醒,又仿佛上了一堂深刻的农耕教育课。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举动成了周边鼎鼎有名的笑话,即便后来他在床上躺了大半年,也没抛弃他的耕牛,依旧在用木耙耘田,似在划开一个个日子里的淤结。或许,农人与耕牛、耙齿之间隐藏着的秘密,三言两语很难说清。只是,在我们看来耙齿是个挺不错的东西,比如把木耙上松动的耙齿摇下来,能在地坪上画一个个格子,而后捡了瓦片,用一只腳在格子里跳来跳去,踢着瓦片前进,玩“踢房”的游戏。我疑心画出的印痕,真像一格格房子,又像古时的井田,甚至像某种精神图腾。不一会儿,有人牵牛走了过来,清脆的蹄音敲击着地面,像敲响一面铜锣。牛望了我们一下,把一只脚伸进格子,可能也想跳几下吧,但终于没跳起来。我抬头望牛一眼,它低着脖子,正嗅着那躺在地下的耙齿和一道道画着的痕迹。看来,它把那些格子当成稻田了。

下雨天,牛和木耙回到牛栏,显得有些寂寞。一头是牛,一头是耙齿。料想,耙齿的光芒照入了牛的内心,牛的气息,也传给了耙齿。

雨过天晴,养足了精神的木耙和耕牛,又被人请到溪边的稻田,开始另一个日子的耕耘。此刻,人的心思亮亮的,与天空一个颜色。田野里,木耙行走的姿态一如河流之上徜徉的木船,似在丈量时光的长度。这状态,让人倍觉江南的春天是被耙齿的光芒牵过来的,光儿一闪,田野有了浩浩荡荡的声色。这样的声色,在村庄里弥漫,也悄悄穿透着人的身体。我把目光投向耙齿的那一刻,骤然觉得它更像一支笔,在永不褪色的稻田上书写着什么,或许,连同阳光、汗水和乡人的情感也一道融了进去,化为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这一切的一切,充满流动的质感,让乡村的每一个日子弥漫着诗意。有时我又想,如果把耙齿种在稻田里,说不定是一株不错的禾稼,拔节、扬花的声音,会将水乡的秘密一一揭示。

此刻,站在落满阳光的草滩上,我下意识思考着有关耙齿的往事与细节。突然,风一般飘来个满头散发的女人,冲我抛来一句:偷老娘的牛拴干啥?我一脸尴尬,半晌才明白她把我当成一个偷东西的贼了。不曾想,这劳作了一生的耙齿,到头来成了个绹牛的栓子,大概是一种宿命吧。

风一般的女人飘走后,我忽然觉得,当一回这样的贼,要比不当好。

(李新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湖南文学》《散文》《青年作家》《散文百家》等刊物。著有散文集《放牧秋天》《农耕时代》《岳阳书坛中青年》《我的灵魂在风中呼啸》《响水边》等多部。)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耕牛格子稻田
耕牛和农民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九九歌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稻田里的稻草人
包公巧断牛舌案
格子衣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