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植棉区不同剂量化学打顶对棉花顶端控制及产量的影响

2018-11-22李民

棉花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棉花产量

李民

摘要:为了节省棉花打顶用工,达到轻简化栽培目的。通过以中熟陆地棉品系豫宛199为材料,在豫南植棉区进行新型化学打顶剂打顶试验,研究打顶剂不同喷施时间、不同剂量对棉花顶端控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喷施时期的3种剂量均可控制棉花顶端生长速度和增加籽棉产量,8月3日喷施的对棉花顶端控制效果好于8月8日,株高新增量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果枝数新增量剂量之间差异不明显,籽棉产量以处理3比人工打顶对照增产显著。对于豫南植棉区的中熟棉,在8月3日使用新型化学打顶剂750 mL/hm2进行打顶可以有效抑制棉花顶部生长,控制效果接近人工打顶。

关键词:豫南植棉区;化学打顶剂;棉花;顶端控制;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4-0023-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4.006

0 引言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打顶是调节有机养料集中供应蕾铃生长和构建良好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1-2]。植物生长调节剂替代人工打顶整枝技术日益成熟,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植棉用工成本上涨等问题[3]。目前,关于棉花化学调控的研究集中在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和提高棉花产量等方面[4-6]。然而,化学调控剂对棉花作用机理和调控效果与喷施剂量和浓度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7]。基于此,作者采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的新型化学打顶剂,在豫南植棉区以不同喷施时间和不同剂量,探究其对棉花顶端生长控制及产量的影响,为河南南阳地区棉花轻简化栽培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潦河基地进行,供试田地为3年连作棉田,土壤肥力中等,冬季空闲。供试棉花品种为中熟陆地棉品系宛棉199,供试打顶药剂为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新型化学打顶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两个喷施时间(8月3日和8月8日)和低中高(750 mL/hm2、1125 mL/hm2、和1500 mL/hm2)3个剂量,以不打顶(CK1)和人工打顶(CK2)为对照,共8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8 m2,3次重复。处理1和2分别为不打顶和人工打顶(第1次喷药剂时同时进行),处理3、4和5分别为8月3日喷药的低中高剂量处理,处理6、7和8分别为8月8日喷药的低中高剂量处理。棉花种植行株距分别为1.1 m和0.2 m,密度为5.1万株/hm2。试验区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相同。

1.3 项目测定与方法

喷施化学打顶剂前一天(8月2日),在每小区中间行选取连续10株棉株挂牌标记,同时调查棉花株高、果枝数;在打顶剂喷施15d后(8月23日)对挂牌标记的棉株调查株高、果枝数、中部果枝长度、新生节间长度和新生果枝长度。于吐絮盛期每小区采收50个吐絮铃,晾晒后进行室内考种,测定其铃重、衣分。棉花采收按小区收获计产并分析数据。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DPS 7.05分析处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棉花株型性状的影响

2.1.1 株高和果枝数新增量

由图1所示,施药15天后,药剂打顶处理的株高新增量和不打顶的株高新增量差异明显。在两个不同喷施时间上,株高和果枝数新增量的控制效果8月3日药剂打顶处理均大于8月8日药剂打顶处理;在剂量处理间,株高新增量和果枝数均随药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8月3日喷施化学打顶剂的各个处理,随着喷施浓度增大,株高和果枝数的新增量逐渐下降,其中,处理4和处理5 的株高和果枝数的新增量比不打顶对照(ck1)差异极显著。说明豫南植棉区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的时间在8月3日左右,且宜早不宜迟。

2.1.2 顶部主茎和果枝新生长度

从图2可知,喷施新型化学打顶剂各处理的新生节间长度和新生果枝长度与ck1和ck2的差异均显著,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大,但药剂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对长度的控制效果与株高和果枝数新增量的趋势一致,也是8月3日好于8月8日,剂量越大控制效果越好。

2.2 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喷施新型化学打顶剂后,各处理的单株结铃数差异不大,各喷药剂处理的衣分均高于ck1,铃重与对照间均差异不大;除处理6和处理7外,其余喷药剂处理的籽棉产量均高于ck2,其中,处理3和ck1的籽棉产量比ck2增产显著。说明不打顶比人工打顶增产,化学打顶时间偏早的低浓度比人工打顶增产。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豫南植棉区利用化学药剂给棉花打顶,8月3日喷施的对棉花顶端控制效果好于8月8日,株高新增量随剂量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果枝數新增量剂量之间差异不明显,顶部新生节间长度和新生果枝长度变化趋势与株高新增量较一致,不打顶比人工打顶增产,化学打顶时间偏早的低浓度比人工打顶增产。

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新型化学打顶剂在豫南植棉区中熟棉上使用,以8月3日前后和750 mL/hm2的剂量效果最佳,在抑制棉花顶部生长接近人工打顶效果,并能比人工打顶略增产。该技术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植棉用工成本,对于棉花轻简化栽培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健,宋美珍,贵会平,等. 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棉花,2016,43(7):1-5.

[2] 周国锋,何永梅. 植物生产调节剂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J]. 北京农业,2013(7):51-52.

[3] 张允昔,李永旗,崔爱花,等. 棉花后期喷化学药剂打顶对其生长及产量影响[J]. 棉花科学,2015,37(2):18-23.

[4] 康正华,赵强,娄善伟,等.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7):1200-1208.

[5] 张璇,孙建船,杨涛,等. 化学打顶剂在甘肃棉花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棉花,2017,44(11):36-38.

[6] 杜玉倍,楚宗艳,李绍伟,等. 新型化学打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J]. 中国棉花,2016,43(6):36-37.

[7] 汪有元,李维江,董合忠.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棉花种子萌芽和抗盐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0(3):73-76.

猜你喜欢

棉花产量
棉花是花吗?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心中的“棉花糖”
收拾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