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棉花整枝与化控技术研究

2018-11-22魏学文王桂峰

棉花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整枝盐碱地

魏学文 王桂峰

摘要: 在黄河三角洲植棉区生态条件下,以耐盐品种仁和39号为对象,对棉花整枝和化控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枝和化控技术相结合对棉花生育进程、株高生长、果节生长、棉铃发育及产量均有影响;留叶枝处理较正常整枝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留叶枝与化控技术的合理配套,对皮棉产量影响较大,在中上等地力、合理施肥、密度为30000株/hm2的条件下,保留全部营养枝,再配以全程化控(初蕾、盛蕾、初花、盛花期及打顶后7天分别喷施缩节胺7.5~12.0 g/hm2、15.0~22.5 g/hm2、37.5~45.0 g/hm2、30.0~37.5 g/hm2及60.0 g/hm2)可以达到1854.0 kg/hm2的皮棉产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棉花;盐碱地;整枝;化控

中图分类号:S56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4-0018-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4.005

0 引言

棉花整枝和化控是我国棉花栽培中普遍采用的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前人有许多研究,普遍认为科学合理的化控对棉花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6];对于棉花是否需要整枝,前人的观点争议颇多,但一般认为低密度条件下可以不使用化控措施,但是高密度条件下整枝是获得棉花丰产的必备环节[7-11]。从前人的研究来看,大多主要是集中在整枝或者化控单项研究,而少有对整枝与化控两项措施组合进行研究,特别是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方面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针对黄河三角洲生态条件下,以耐盐棉花品种仁和39号为对象,开展了整枝与化控组合研究。

1 试验地的情况

2011~2013年在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东营)试验站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净面积0.16 hm2,中壤土,肥力中上。两年栽培措施较为一致,于4月21日左右播种,播前基施尿素225 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锌30 kg/hm2,硼砂22.5 kg/hm2;初花期施尿素225 kg/hm2作为花铃肥;8月初施三元复合肥(氮、磷和钾有效养分含量均为15%)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作盖顶肥。以下分析数据为两年的平均值。

2 试验设计

品种为仁和39号(NK9603)。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整枝(A),设正常整枝(A1)和保留叶枝(A2)两个水平,副区为化控(B),分四个水平(见表1)。三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66.7 m2。大田地膜覆盖,为1 m的等行距。留叶枝处理要求保留全部营养枝,于7月15日打主茎顶心,7月20前后打掉营养枝的顶心。其它措施同常规大田管理。

3 试验结果

3.1 对株高与果枝数的影响

留叶枝处理较正常整枝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株高,而果枝数的变化不明显(表2)。在相同整枝措施下,初花期或盛花期不喷施缩节安的处理的株高要明显高于同期喷施的处理,以初花期未喷施的处理株高最大。

3.2 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表3 结果显示,在相同化控水平下,留叶枝处理推迟了现蕾和开花2~3天,而封行期提前了3~4天,吐絮期推迟了2天。在相同整枝措施下,初花期和盛花期少喷施缩节安的处理推迟了现蕾和开花,提前了封行,推迟了吐絮。

3.3 对果节和成铃率的影响

留叶枝处理较正常整枝处理明显增加了单株果节数和单位面积总果节量。在正常整枝情况下,以A1B1处理的单株果节数和总果节数最大,但与其它处理差异较小;在留叶枝处理的情况下,不同化控处理主茎上的果节数相差不大,但叶枝上的差异较大,以A2B1处理的果节数较多,明显大于A2B2和A2B4处理的果节量,总果节量也有相似的规律。在相同化控水平下,留叶枝较正常整枝降低了主茎和全株平均成铃率,并且叶枝上的成铃率均明显低于主茎成铃率。在相同整枝方式下,全程化控处理较非全程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成铃率(表4)。

3.4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留叶枝较正常整枝降低了主茎上的果枝铃重,由于叶枝上的果枝铃重均低于主茎上果枝铃重,平均单株铃重也低于正常整枝处理。表5表明,初蕾、盛蕾、初花、盛花和打顶后7天全程化控处理较初花或盛花期不控处理增加了果枝铃重和全株平均铃重。这可能与合理化控促进了有机营养向花铃器官分配有关。

各部位铃的衣分相差不大。在相同化控水平下,留叶枝处理较正常整枝处理的单位面积总铃数要多。

分析皮棉产量构成因子得知,在正常整枝(A1)的情况下,B1和B3处理产量较高与因合理化控引起的平均铃重和单位面积总铃数增加有关,而在留叶枝处理(A2)的情况下,B1和B3处理产量较高主要与单位面积总铃数显著增加有关。

进一步分析可知, A1B1和A1B3处理保持较高的单位面积总铃数与合理化控保持了较高成铃率有关。A2B1和A2B3处理的单位面积总铃数较高与合理化控保持较高的成铃率及叶枝铃的补偿有关(表5)。

3.5 对三桃分布和霜前花率的影响

与正常整枝处理相比,留叶枝处理的伏前桃和伏桃比例略微降低,秋桃比例提高。全程化控处理(B1和B3)较非全程化控处理(B2和B4)提高了伏桃比例,而降低了秋桃比例,尤以B1和B2间差异明显。留叶枝处理的霜前花率略低于正常整枝处理,全程化控处理较非全程化控处理提高了霜前花率,尤以B1和B2间差异明显 (表6) 。

3.6 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各處理的皮棉产量经统计分析表明,留叶枝处理(A2)的平均皮棉产量为1960.5 kg/hm2,正常整枝处理(A1)的平均皮棉产量为1929.0 kg/hm2,两者间产量差异不大显著。化控处理间以B1的平均皮棉产量最高,为达2103.75 kg/hm2,以B3其次,为2059.5 kg/hm2,这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高于B2和B4。整枝与化控处理间产生了显著的互作效应。在同一整枝方式下,全程化控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都与非全程化控处理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表6)。

4 结论

整枝和化控技术相结合对棉花生育进程、株高生长、果节生长、棉铃发育及产量均有影响。本试验中,留叶枝处理较正常整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化控水平对皮棉产量影响较大,留叶枝与化控技术的合理配套,对皮棉产量影响较大。在低密度(30000株/hm2)、中上等地力条件下,留叶枝与化控技术的结合,通过叶枝铃的补偿及化控处理增加铃重和成铃率,可以较好的提高棉花产量,达到了皮棉产量1800 kg/hm2的产量目标。本试验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植棉区,中上等地力和低密度(30000株hm2),可保留全部营养枝,再配以全程化控(初蕾、盛蕾、初花、盛花期及打顶后7天分别喷施缩节安7.5~12.0、15.0~22.5、37.5~45.0、30.0~37.5及60.0 g/hm2)可以得到较高的皮棉产量。

参考文献

[1] 高金权,王景怀,王瑞卿,等. 化控时期对棉花成铃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53-13754.

[2] 杨光. 棉花不同化控药剂的使用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2010(12):41.

[3] 陈立畴. 棉花化控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3):221.

[4] 陈建平,顾双平,蔡宏俊. 棉花氮肥与化控综合栽培效应[J]. 耕作与栽培,1994(4):36-39.

[5] 郭延平,胡玉岐,雷富川,等. 棉花化控增产显著[J]. 中国棉花,1990(1):42-43.

[6] 李汝忠,赵洪亮,承泓良. 棉花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3.

[7]鲁宁宁,陈伟,赵云雷,等. 不同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花品种(系)产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17,44(7):14-17.

[8] 敖雁,翟富燕,周三庆,等. 低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37(3):107-113.

[9] 徐凤丹,马娜,乔建礼,等. 整枝强度对棉花贅芽的发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9(4):450-456.

[10]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 棉花在不同整枝方式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2,27(S1):234-239.

[11] 刘燕,原保忠,张献龙,等. 整枝与化控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12,39(11):10-12.

[12] 董合忠,李维江,李振怀,等. 棉花营养枝利用的研究[J]. 棉花学报,2003(5):313-317.

[13] 杨绍相,孟宪泉,王寿元. 棉花整枝试验简报[J]. 山东农业科学,1983(2):32-34.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整枝盐碱地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甜瓜不同整枝方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整枝方式对甜瓜开花习性的影响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设施番茄整枝技术
盐碱地变良田
盐碱地变良田/盐碱地为什么不立苗?